2025-10-10 18:04
台北捷運歷時兩年多更新工程,全線閘門全面升級完成!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0/10)日宣布,北捷117座車站閘門硬體建置已全數完成,自明(2026)年1月起將正式開放QR Code掃碼乘車,乘客可使用包括悠遊付、LINE Pay、街口支付等多項行動支付工具進出閘門。未來北捷也將支援信用卡感應乘車,預計2025年7月起全面上線,實現「一卡走遍北捷」的無現金交通環境。
2025-10-10 14:28
今天(10/10)是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國慶大會在總統府前舉行,共分為序幕暖場、國慶大會及主題表演三階段。活動於上午8時52分開始,由台灣太鼓協會百人開場,隨後國防部聯合樂隊與三軍儀隊一同演奏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事主題曲,並帶來精彩的操槍演出,最後在空軍雷虎小組勇鷹高教機施放彩煙在總統府上空衝場,為典禮精彩收尾。
2025-10-10 12:55
賴清德總統今天(10/10)上午在國慶大會上宣示,將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更有效攔截的嚴密防空系統,並加強引進、結合高科技及AI技術,建構智慧化防禦作戰體系,發揮不對稱戰略的嚇阻效能。賴清德也宣示,未來國防預算會在2030年前,達到GDP占比5%。對此,國防院所長蘇紫雲指出,賴清德總統對於國防的構想拉高格局,以結合確保民主體制的存續強調國防的存在,是為了確保整體安全,而打造台版「鐵穹」的T-Dome「台灣之盾」,因應中共大量新型飛彈對台灣的威脅,確實有必要。
2025-10-10 11:28
今天(10/10)國慶大會的主題表演節目,由憲兵快反連車隊敞篷禮車與重機車前導展開活動,美和科技大學熊鷹儀隊也結合海軍陸戰隊樂隊,以「熊鷹凌空 樂儀忠誠」為主題演出,在壓軸部分,由空軍雷虎特技飛行小組新換裝的「勇鷹」高教機、5機編隊施放紅藍白三色彩煙飛越總統府上方,祝賀中華民國114歲生日,這次演出也是空軍雷虎小組今年8月換裝勇鷹高教機後,首度在國慶大會亮相,為國慶大會劃下完美句點。
2025-10-10 11:14
丹娜絲颱風今年7月重創雲嘉南地區,嘉義縣義竹鄉災損嚴重,鄉長黃政傑指示公所團隊研議「紓困金自治條例」,9月經鄉代表審查通過後,近日完成行政流程,於今(10日)開始發放紓困金每人5000元,約1萬6千名鄉民受惠,也讓義竹鄉成為全國第一個發放丹娜絲颱風災後紓困金的鄉鎮市。
2025-10-10 07:00
雙十國慶今登場!全台各地舉行慶祝活動,總統府前國慶大會將熱鬧展開,今年國慶焰火在南投,《太報》整理國慶大會、焰火流程、資訊與交通,邀您一起共享璀璨光輝十月。
2025-10-09 19:39
經濟部商發署今(9)日表示,為協助花蓮縣光復鄉居民災後復原,中華民國淨零AI智慧家電協會與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聯合30家業者,共同捐贈超過3,000件家電援助花蓮受災民眾,將優先發給光復鄉受災最重的大安村、大華村、大平村、大馬村、大同村、東富村、北富村等7個村的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優先發放對象約200戶。
2025-10-09 15:06
國防部今天(10/9)公布新版《國防報告書》,首度提及國防部借鑑美國經驗,2024年2月成立國防創新小組(DIO),實際推動項目與AI導入進度,國防部整評司國防淨評估處簡任處長史奇良說明,為快速引進民間創新成熟技術,DIO已協同業管單位建立多種籌獲機制,並針對無人系統及反無人機反制系統協助需求單位及聯合機構進行整理與評估,以利導入建案籌獲。而對於烏克蘭戰場上能抗干擾的光纖無人機,以及能運用AI控制輕兵器精準擊落小型無人機的火控系統,DIO會以「小批量採購」給部隊進行測評。
2025-10-09 14:20
國防院「2025台北安全對話」昨天登場,總統賴清德今(10/9)早接見與會外賓時表示,面對威權主義擴張與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民主陣營的團結與應變更加重要,台灣將持續以實力守護和平、以合作深化安全,與友盟國家攜手促進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說,國際社會應該持續發聲,讓世界知道台灣的重要性,並團結以避免俄烏戰爭的悲劇在台灣發生。
2025-10-09 13:09
國防部今天(10/9)發表2025年新版國防報告書,以「敏捷韌性國軍、堅定捍衛國家」為主軸,呼應總統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國家安全理念,強調在複雜嚴峻的印太情勢中,國軍將以實力建構不對稱與韌性戰力,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確保台海和平穩定,展現「以備戰達到避戰」的決心與信念。而仿效美軍DIU成立的「國防創新小組」(DIO),首度完整說明其主要任務、優先領域與推動概況,包括引進民間高科技與現貨裝備,包括衛星影像AI自動辨識、AR智慧作戰系統等,快速建立強韌嚇阻戰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