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07:00
去年發生多起公車重大事故,也凸顯了公車司機M型化的缺工結構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在倡議稱呼公車司機為「駕駛長」,跟著《太報》了解這薪水高但工時長、壓力大的工作辛苦,又該如何讓這職業提升駕駛文化,才能真正建立專業度及尊榮感,贏得認同,藉此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工作,改善缺工問題,提升公車服務品質。
2025-02-11 09:00
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應人口變遷,的確應該針對中高齡制定國家政策,但是《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的立法牽涉到私人利益爭議而變了調,更不該將「壯世代」發展簡化為只是個產業,使相關政策推動更加不易。《太報》希望透過解析當前熟齡族所面對的問題,民間已經推動的行動,及借鏡中高齡勞參率高的日韓作法,指引未來政策推動的可行方向。
2025-02-03 08:20
電子產品的壽命愈來愈短,絕大多數廢棄後都未再利用,當過度生產、消費到電子垃圾滿坑滿谷,「拿回維修權」已成為國際間推動淨零的重要方向,在台灣,立法比照「節能標章」要求商品的維修度、耐用度卻停滯不前?當廠商把「維修」變得越來越難時,民間卻已有許多自發性的維修團體成立,他們維修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人心跟觀念。
2025-01-06 16:53
從古早的金光黨、點數詐欺,到如今網路上隨處可見的投資詐欺,台灣的詐欺手法不斷進化,危害程度也越來越嚴重,不僅資金,受害者就連房產也可能付諸東流,還欠上高額負債;為此,《太報》訪問第一線偵辦的警界專家,不僅解析當前最兇惡詐騙手法,也指出目前在法規、制度上可以如何加強,才能讓執法人員面對Meta、Line等跨國平台時有足夠後援,此外也得從教育著手,杜絕青少年淪為車手的可能。
2024-12-27 15:21
百年台鐵在2024年轉為公司化,進入新的里程碑,元旦風光揭幕時提出「確保安全、提升服務、永續經營、幸福企業」四大願景,但是一年過去了,台鐵是否有理性面對挑戰與困難,以企業化精神落實各項改革,達到改善財務狀況、進補人才、建立安全體系等目標?
2024-12-11 16:05
網際網路發展超過30年,FB、IG等社群問世也已經超過10年,至今不少研究認為,網路與社群媒體對人類,尤其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但在無法回頭的科技趨勢下,難道一切只能如此悲觀嗎?《太報》與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共同委託皮爾森數據進行「青年生活追求調查」,希望重新檢視如今的社群網路,如何影響及反映台灣青年(18至40歲)的心理狀態。
2024-12-06 16:54
當前社會對台灣年輕人的主流認知,都是依照其他亞洲國家的研究調查,貼上「躺平」、「厭世」等標籤,但是台灣年輕人就真的沒有夢想嗎?《太報》與財團法人天河教育基金會共同委託皮爾森數據做「青年生活追求調查」,希望了解當代青年價值觀、生活態度與社會認知,以及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揭示並探討其社會變遷脈絡及根本結構性問題,找出協助青年重新定位的方向。
2024-11-08 17:28
在路權觀念逐漸發展為「以人為本」,雙北市都將拆除老舊人行天橋視為重要政策,但是,為什麼一樣是拆橋,台北市在拆除和平新生天橋會引發反彈,超過1700人連署,在決策及執行過程有什麼問題?當我們強調「以人為本」,為何有些弱勢者還是寧願爬上爬下走天橋,要提供便利、舒適又安全的路口步行環境,又有哪些可努力的方向?
2024-11-04 08:20
台灣面臨垃圾山危機,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喊話「同島一命」,希望台北市幫忙處理外縣市的生活垃圾,但是,現況是焚化爐真的不夠用?還是政府該推的垃圾減量沒有做好?環境部不敢說的事業廢棄物「霸佔空間」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2024-10-09 12:40
新北國三生割頸案一審判決出爐,取走同學一條命的「乾哥」郭姓少年和「乾妹」林姓少女,分別被依殺人罪輕判9年、8年,引發社會撻伐。這起判決凸顯出,我國的《刑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對於犯下重罪的少年過於寬容,反而導致被害人家屬承受二度傷害,也連帶讓少年司法案件在偵審過程中的法律盲點,一併浮上檯面。至於問題出在哪裡?《太報》為你獨家爬梳一連串不足以為外人道的法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