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17:28
在路權觀念逐漸發展為「以人為本」,雙北市都將拆除老舊人行天橋視為重要政策,但是,為什麼一樣是拆橋,台北市在拆除和平新生天橋會引發反彈,超過1700人連署,在決策及執行過程有什麼問題?當我們強調「以人為本」,為何有些弱勢者還是寧願爬上爬下走天橋,要提供便利、舒適又安全的路口步行環境,又有哪些可努力的方向?
2024-11-04 08:20
台灣面臨垃圾山危機,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喊話「同島一命」,希望台北市幫忙處理外縣市的生活垃圾,但是,現況是焚化爐真的不夠用?還是政府該推的垃圾減量沒有做好?環境部不敢說的事業廢棄物「霸佔空間」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2024-10-09 12:40
新北國三生割頸案一審判決出爐,取走同學一條命的「乾哥」郭姓少年和「乾妹」林姓少女,分別被依殺人罪輕判9年、8年,引發社會撻伐。這起判決凸顯出,我國的《刑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對於犯下重罪的少年過於寬容,反而導致被害人家屬承受二度傷害,也連帶讓少年司法案件在偵審過程中的法律盲點,一併浮上檯面。至於問題出在哪裡?《太報》為你獨家爬梳一連串不足以為外人道的法界秘密。
2024-09-20 14:12
一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死案,引發社會嘩然,在台北地院國民法官即將審理之際,此案同時涉及收出養、安置、托育及社工角色等議題,《太報》盤點事件爆發後這半年,政府做了什麼?發生了哪些改變?還有哪些須改進之處?
2024-09-14 16:48
少子化衝擊下,全台國小一年級新生預估未來5年將減少5萬人,對照目前已有56所小學停辦,教育界人士擔憂,接下來恐將迎來「廢校時代」,不僅是學生被迫轉學,也連帶影響地方發展,造成年輕父母離開故鄉,使得高齡化、人口外流越來越嚴重。然而,學校人數M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都市中超過2000人的大校不斷增加,小校為求生存,則發展遠距教學、特色課程,什麼才是學校最合適的規模,值得政府深思。
2024-09-06 15:49
推動淨零碳排,電動車發展是政府未來重要目標,但是電動車輛的市佔率為何一直無法提升?電動機車甚至不進反退?台灣地狹人稠,未來地下停車空間勢必會停放大量的電動車,但韓國與葡萄牙接連發生的停車場電動車嚴重火警,台灣必須正視現有停車空間的防災及避難設施,是否足夠防護遇到電動車鋰電池大火,否則不僅影響電動車推廣的淨零目標,恐怕還會付出公安的慘痛代價。
2024-08-29 17:10
位於花蓮的大漢技術學院通過核准將於明年停辦,此後宜蘭、花蓮、台東這一塊長達300公里的土地上,僅剩下2所有設立校本部的專科,民眾失去進修機會後,恐將導致教育斷層;另外,大漢技術學院自主停辦後,土地與師生安置卻引來不少批評,教育團體更質疑,私校自主的「彈性」反成為財團上下其手的「漏洞」。
2024-08-27 09:49
越來越多旅宿及餐飲店家因為缺工倒閉,醫療保健的人力不足警訊更可能使未來社會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不是危言聳聽。缺工絕對不只是人力短缺的表象,也與托育、長照、高房價等社會深層問題有關,《太報》委託皮爾森數據公司進行「台灣缺工調查研究」,聆聽了解民眾的聲音,找出不同世代、不同產業的工作痛點及職涯規劃,理出台灣職場環境、工作型態可以改善的方向,政府及企業惟有正視缺工不是一時的問題,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才是企業甚至整個台灣社會,能否永續的關鍵。
2024-08-16 16:33
台灣自2010年代開始發展離岸風電,直到2017年引進歐洲離岸風電開發巨擘經驗,克服各項困難後,台灣海峽上終於看到風力發電機轉動。如今離岸風電邁向第3階段區塊開發,卻遇上全球開發成本飆漲的市場亂流,市場盛傳3-1期只剩下CIP的渢妙一期「還在喘氣」,其餘全都已按下暫停鍵。 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還被歐系開發商以造成不公平競爭一狀告上WTO,已落實投資的業者更擔憂,數千億元投資會否變成能源政策上的最大爛尾樓。《太報》記者透過實地出海採訪外海風場、運維中心及國產化供應鏈,帶領讀者了解我國離岸風電產業到底遭遇了哪些亂流。
2024-08-10 20:02
巴黎奧運告一段落,選手精采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若沒有好的基層,未來也難有好的選手;然而,其中有不少學校的體育班、校隊仍採土法煉鋼、體罰方式操練選手,有些明日之星或許因身心受創而放棄運動生涯。為了避免憾事,有識之士已開始做出改革,引進美國科學化訓練方式,規劃訓練課表,同時推動教練資格認證,期待改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