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22:39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即將在台灣時間10日下午5時揭曉,屆時若美國總統川普未能如願獲獎,那麼今年獎落誰家?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還是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遺孀尤莉雅?今年情勢膠著,沒有明顯大熱門,也有可能出現徹底出乎外界意料的得主。
2025-10-09 22:38
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委員會堪稱最神祕的組織,一年一度祕密集會,不透露何時開會,也從不讓記者見證最終決策過程。不過今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與挪威國家廣播公司首度獲准進入會場,獨家捕捉委員準備開會的幕後場景。
2025-10-09 10:34
鴻海集團經營管理階層,再度獲外界肯定!輪值CEO楊秋瑾(Kathy Yang)入選《財富雜誌》(Fortune)「2025 亞洲最具影響力女性(Most Powerful Women Asia 2025)」百大名單,首次入榜即獲得第五名佳績。本次入選,代表其在工作上,以創新策略和領導力推動市場成長、擴大營運規模,塑造亞洲的商業版圖的努力備受肯定。
2025-10-08 19:07
據日本媒體今天(10/8)報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日本京都大學的教授北川進及另外兩位外籍學者獲獎,北川進今天受訪表示,研究受到肯定,非常高興。他來自科研實力雄厚的「京都幫」,也與台灣頗有淵源,曾與我國的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等校進行學術交流。
2025-10-08 18:16
諾貝爾化學獎台灣時間今天8日下午5點45分揭曉,頒給3位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約旦裔教授亞基(Omar Yaghi),表彰3人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研究「為化學創造新空間」。
2025-10-08 10:02
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由英美法3位學者共同獲得。1980年代中期,克拉克、德沃雷、馬丁尼斯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組裝一個當時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電路,結合嚴謹、想像力與務實的迴異個性,40年後共獲諾貝爾獎殊榮。
2025-10-07 21:35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研究量子力學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的加州大學學者共同獲得。穿隧效應是量子力學百年多前開始建立時諸多反直覺的神祕現象之一,也曾一度是進入奈米製程時,晶片製造工程師必須克服的頭痛問題。如今,新的晶片製造技術不但反過來利用了穿隧效應,這個現象更是成為當今開發量子電腦的基石。
2025-10-07 21:13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不要轉台 馬上回來」今(10/7)日登場,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韓國瑜晚間出席點燈儀式,今年光雕展特別在總統府建築上打上「花蓮加油」四字,一方面要向此次花蓮災情中不幸的罹難者表達哀悼,也要祝福受傷者早日康復。更重要的是,要向12天共 37 萬人次到花蓮從事救災工作的所有志工及超人們獻上感謝。
2025-10-07 18:33
2025年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頒發給三位美國加州大學學者,表彰他們對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雖然得獎者出身自英美法三國,美國這個科學研究大國還是再度「全包」獲獎學者的關鍵研究,他們的關鍵貢獻也為今日最先進晶片的進展鋪路。
2025-10-07 08:51
美國學者布朗柯獲諾貝爾醫學獎殊榮,她原先把諾貝爾委員會的來電當作騷擾電話,直到美聯社攝影記者出現在她西雅圖的家門口。布朗柯過去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分子生物學系主任蓋維斯回憶,她勇於挑戰冷門項目,包括曾被科學家視為「垃圾」的H19基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