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06:00
睽違一年半,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今天再度訪台,現身台北1這次季辛格有了新身分,作為美國矽谷深科技創投 Playground Global 合夥人,並與聯合創始人、 同時也是頂尖矽谷硬體投資人的Peter Barrett ,攜7家新創公司拜訪台灣硬體供應鏈,積極深化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
2025-11-16 09:17
近日數家外媒報導,臉書母公司Meta的前首席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將離職並另創公司,引發業界好奇,楊立昆的離開是否與他近期大力批評大型語言模型(LLM)在人工智慧(AI)發展的強勢主導有關。這也帶起另一波針對AI炒作與發展的爭論:科技公司是否創造了一個像ChatGPT這類以語言模型為核心的「AI邪教」,壓制AI發展的其他可能性、並炒作這類AI可以取代人類,藉此吸引更多投資?
2025-11-13 15:25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已明確表示,不希望輝達(Nvidia)將最先進的人工智慧(AI)晶片出售給中國,但中國仍有AI公司可取得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華爾街日報》發布調查報導,追溯輝達的先進製程如何藉由一連串跨國交易進入印尼一間數據中心,繞過美國法律為一家中國AI公司提供服務。
2025-11-13 12:41
總統賴清德近日提出「333諾貝爾計畫」,期盼台灣能在30年內,在物理、化學與醫學三大領域催生至少3位諾貝爾獎得主。對此,中研院院長廖俊智13日出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時表示,若要實現這個目標,台灣至少要做到4件事,包括長期穩定經費投入、鼓勵勇於嘗試、允許失敗、以及減少外界干擾。
2025-11-11 20:58
《金融時報》報導,臉書母公司Meta的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在機器學習有較不地位的楊立昆(Yann LeCun)將辭職離開,自立門戶創辦新公司。
2025-11-11 11:32
第三屆「李國鼎獎」 昨舉辦頒獎典禮,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與潘文淵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獲獎,施振榮致詞時提出三項希望留給世界的價值:推廣「微笑曲線」理論、深化「王道思維」的國際化,以及建立「企業家族」永續傳承模式。史欽泰則指出,創新、誠信與分享是科技永續發展的三大基石,面對AI、地緣政治與保護主義挑戰,唯有人才與教育能讓台灣持續前進。
2025-11-06 12:47
大自然的奇蹟!羅馬尼亞薩潘提亞匈牙利大學(Sapientia Hungarian University)生物學副教授烏拉克(István Urák)率領研究團隊,於阿爾巴尼亞與希臘交界的硫磺洞穴中,發現一張面積高達106平方公尺、居住蜘蛛數超過11萬隻的「巨型蜘蛛網」。這項驚人發現被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形容為「現實版盤絲洞」。
2025-11-05 07:45
颱風「海鷗」(Kalmaegi)週二(11/4)挾帶強風豪雨侵襲菲律賓,在菲國中部地區引發洪患,目前已造成40多人喪命,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2025-11-04 18:01
日本與巴西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近日在巴西野生蝙蝠體內,發現一株具有與新冠病毒(SARS-CoV-2)及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CoV)相似基因特徵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BRZ batCoV」,遺傳序列顯示該病毒的棘蛋白上擁有一個功能性「弗林蛋白酶切位點」(Furin Cleavage Site, FCS),與新冠病毒(COVID-19)僅有一個胺基酸之差,引發全球關注。
2025-11-02 08:30
全球對動物實驗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在西方國家,許多生化研究因動物實驗相關審查而延宕,動保團體的長年積極倡議也推動許多監管措施。此一趨勢卻成為中國的良機。中國學者為研究神經相關疾病,透過基因工程製造出受漸凍症所苦的豬、罹患自閉症或思覺失調的猴子,均不受任何倫理限制,成為其科學發展的一大優勢。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