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6 18:53
週一(6日)宣布的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日美共三名學者獲得,其中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坂口志文的研究是三人中最先開創先河的突破。日本至今已經有29人獲得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方面近年頻頻獲獎,基礎研究能力雄厚有目共睹。
2025-10-02 15:27
中國針對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新設的「K字簽證」於週三(10/1)上路,過去一週成為輿論撻伐焦點。許多青年擔心會使就業環境更加險峻;甚至有網友憂心會讓印度人進入中國「移民換種」。不過專家也指出,中國要招徠外國人才挑戰重重,語言障礙與政治環境可能都讓人卻步。
2025-10-02 11:04
《華爾街日報》週三(10/1)晚間引述一份包含10點內容的備忘錄報導稱,川普政府已要求美國大學簽署一項有特定條款的協議,包含招生時禁止使用種族或性別當成考量因素,限制國際學生的招生比例等,以換取優先獲得聯邦撥款的資格。
2025-10-01 21:22
Arm 今(1)日宣布,聘任黃曉剛(Michael H. Wong)於即日起出任 Arm 台灣總裁一職,負責帶領台灣銷售業務團隊,拓展與台灣科技產業的緊密合作,協助台灣產業孕育AI創新。原任 Arm 台灣總裁曾志光已轉任 Arm 北美業務副總裁,負責北美及包括新馬等東南亞地區之銷售業務。
2025-09-28 07:20
緯穎董事長暨策略長洪麗寗在2019年獲得工研院潘文淵基金會ERSO Award,是第一個非理工背景,獲得潘文淵獎的女性。她近日在一場論壇中提及,「比起日本、韓國,台灣社會給予女性更多機會。我們是幸運的!」
2025-09-25 19:30
路透社報導,專研晶片液冷散熱方案的瑞士新創公司Corintis,在最新一輪募資中籌到2400萬美元(約7.3億台幣),並且獲得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出任董事。
2025-09-15 16:32
據南韓媒體今天(9/15)報導,最新預測顯示,台灣的人均GDP將於今年超越南韓,為何南韓成長速度緩慢,台灣卻能全速前進?韓媒指出3大關鍵原因,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發現新的成長引擎,政府也大力支援AI產業,且在人才競爭力方面,我國更大幅超越南韓的世界排名。
2025-09-14 16:57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日前曾以「花系列」電視劇走紅演藝圈,今日(9/14)歡慶61歲生日,應曉薇在臉書發布溫馨長文,除了向支持者表達感謝,同時也分享一對女兒近況,透露小女兒應佳伶以「第一等成績」,從「倫敦大學學院UCL公衛系」畢業。
2025-09-13 16:01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涉入京華城案,5日才以3000萬元交保,檢方9日又提起抗告,高院撤銷交保,北院15日將開庭。她今天(9/13)在臉書po出小女兒應佳伶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CL公衛系的照片,表示女兒將留在倫敦繼續工讀碩士學位。
2025-09-13 08:40
全球都想趕上人工智慧(AI)帶來的新一波科技浪潮,年輕世代紛紛勇敢創業,不只是為了財富,更是為了追求成就感。他們與年長的世代價值觀也大不相同,重視創業的機遇勝於文憑。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