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13:36
「軟骨發育不全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因下肢無法生長,終生身高平均僅約130公分,生活需靠人協助。目前只有一種藥物可以治療該疾病,健保日前通過,讓2歲以上個案可以施打,可嘉惠72人,每年支出約5億至6億元。
2025-03-28 14:40
隨著全球高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的預防與照護已成為各國的首要課題。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8)日透露,最快於5月推出個人醫療風險分級系統,透過紅、黃、綠燈三種顏色,告訴患者不同罹患疾病的風險預測,第一階段將鎖定糖尿病的併發症,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衛教AI助理,根據個人風險預測結果,提供量身訂做的衛教資料。
2025-03-27 20:57
健保署今(27)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除了確定每年投入新台幣42億經費改善急診醫療服務外,還宣布了多項改革措施。這些包括將「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範圍、首次將食品類「早產兒母乳補充品」納入健保給付、放寬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給付條件,使其不再僅限住院病人,並透過健保給付推動基層護理費用調薪等措施。這些新制將於5月1日如期上路實施。
2025-03-23 10:24
臥床長輩突然感染發炎,在宅急症照護提供「在家住院」的選項,去年中開辦以來,彰化收案最多,健保署訂下在宅急症照護每年3萬案量目標,下一步要推動「提早出院」,但這些都要案家能夠理解及信任。
2025-03-19 16:14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許多患者在診斷時已處於中晚期,過去的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為改善治療情況,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這2項擴大適應症受惠人數約每年各約800人,每名患者每年可節省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藥費,推估給付一年約16億元。
2025-03-19 15:44
今年健保署推出的健保醫院總額制,除了台北區外,其他地區已經於1月上路,台北區預計4月上路,將有22項保障項目不納入總額,病友憂心淪為醫療人球;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今(3/19)表示,罕病藥物由專款支應,不計入醫院個別總額分配,若未來發生醫療人球事件,將嚴格處分。
2025-03-19 15:22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每天約有8名女性因乳癌喪命。在所有乳癌分類中,HER2陽性乳癌的惡性度最高。自今年2月起,健保署開始給付新一代ADC藥物,用於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的第二線治療。健保署長石崇良也透露,健保署規劃將乳癌、肺癌和大腸直腸癌的免疫療法納入給付。
2025-03-12 23:18
健保署今(12)日召開醫院總額協商會議,並針對婦產科給付及醫院感染控制部分進行調整。健保署將提升婦產科給付,同時明確規定,醫院感控計畫部分必須將60%的獎勳費用提撥給感控人員,否則相關經費將會被回收。
2025-03-12 20:52
健保署今(12)日召開醫院總額協商會議,針對多項醫療費用調整達成共識。除了過去已達成的急診及留觀床部分外,4年投入百億病房護理費終於達成共識,同時將針對離島地區急診進行調整。健保署長石崇良會後受訪時指出,預計一年預算42.35億,需要送共擬會討論,預計在5月1日正式上路,並強調醫院需達成特定指標,才能拿到這些經費,包括醫護人員調薪、改善急診停留時間、提高加護病床的效率等。
2025-03-08 17:19
台灣常被稱為「洗腎王國」,高達9成腎友選擇血液透析,必須到醫院或診所才能進行,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今(3/8)表示,將推動「居家血液透析」納入健保,最快今年5月上路,讓患者擁有更彈性的選擇。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