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2:40
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描繪未來世界中,人類可以藉由全身機械化的「義體」達成超越極限的危險任務、緝捕恐怖份子等,未來戰場上也即將有全身型的「動力輔助外骨骼」,減輕士兵與人員負荷,輕鬆搬運沈重的械彈、裝備,也避免傷害,中科院持續研發智慧輔助動力的軍用「外骨骼」系統,在今天(10/16)開幕的2025「台灣技術創新博覽會」中展出「全身型」的構型,研發小組正在陸續優化,預計2027年完成。
2025-10-16 09:43
台灣聞名世界的雄三飛彈、強弓飛彈生產過程中,幕後英雄「火工人員」一旦面對可能的超高溫瞬燃意外時,必須要在2千度至3千度的高溫下保護身體,「防超高溫火焰耐燃工作服」就是必須防護配備,中科院今天(10/16)起在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首度展出研發成果,可在黃金五秒內讓人體皮膚表面溫度維持在50℃以下,使高風險作業人員於工安事故發生時,仍可具有充分的逃生時間。
2025-10-13 17:38
據外媒近日報導,過去已有科學家主張,蝙蝠會捕食鳥類,但尚缺乏確切證據,最新研究首次完整錄下捕食過程,蝙蝠從1.2公里的高空俯衝而下,將空中的知更鳥抓住,咬斷鳥類翅膀,還可聽見蝙蝠的咀嚼聲。
2025-10-11 07:40
台灣為了整合防空飛彈與武器戰力,傳出空軍有意採購「整合戰鬥指揮系統」,而美國陸軍10/02成功測試諾格公司的「整合戰鬥指揮系統」(IBCS),指揮防空飛彈擊落2架模擬攻擊的巡弋飛彈,為IBCS量產持續推進,將成為未來美國陸軍防空作戰核心。
2025-10-10 08:30
俄羅斯遠東地區科柳欽島,一座蘇聯時代的科學研究站如今成了約20隻北極熊的棲身所,一名旅遊部落客以無人機拍攝牠們隨意進出、從窗戶探頭,畫面雖夢幻如童話,卻也暴露了海冰迅速融化,北極熊愈來愈常在陸地晃蕩的暖化危機。
2025-10-09 16:16
新加坡本週因一起雙屍案沸沸揚揚,盛港一戶人家發現客廳天花板滴下惡臭紅色液體,報警發現樓上一對父女身亡,父親已成白骨,女兒則為腐屍,疑似父親死後不願出門活活餓死。女兒昔日同窗今天(10/9)指她是學霸,為劍橋博士曾在法國研究,不料竟是如此結局。
2025-10-08 13:31
今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之一、英國學者克拉克週二(10/7)分享得獎喜悅時同時痛批美國川普政府刪減科研經費,將讓美國在科學領域的實力倒退,即便川普下台後10年也救不回來。
2025-10-07 18:33
2025年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頒發給三位美國加州大學學者,表彰他們對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雖然得獎者出身自英美法三國,美國這個科學研究大國還是再度「全包」獲獎學者的關鍵研究,他們的關鍵貢獻也為今日最先進晶片的進展鋪路。
2025-10-05 15:28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重創光復鄉,花蓮縣府近日發放5萬元慰問金,其中4萬來自民眾善心捐款,1萬出自縣府。今(5日),受災戶、偏鄉教師劉哲瑋就在臉書上PO出「慰問金信封袋」照片,上面只標註「花蓮縣政府」,未見其他字,他講重話說花蓮縣政府別無恥地把善款、稅金變成縣府的大恩大德。
2025-10-03 07:22
印尼東部西巴布亞省今早(10/3)發生規模5.4地震,震源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目前尚未傳出災情報告。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