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18:10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2/20)日批評,台灣科研經費持續成長卻無諾貝爾獎得主,大學應該要檢討,對此台大校長陳文章則呼籲除了研究計畫期程拉長、增加研究團隊外,也應先協助參與國際學術組織,如支持本土學者參與國際研討會等,研究在國際上受認可,才可能獲得提名。
2025-02-09 07:50
中國施壓加劇,南非政府於今(2025)年1月農曆春節期間再次通知我國駐處要求搬離首都,台灣與南非的雙邊關係面臨挑戰。事實上,台灣與南非的交情淵遠流長,在1970年代斷交潮當下仍與台灣維持邦交,在「非洲先生」楊西崑任內,南非一度欲與台灣合作製造武器,還曾受邀參加屠圖大主教的就職。
2025-02-04 16:39
南韓的共同民主黨向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推薦美國總統川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表示川普在任內為韓半島的和平做出貢獻,並推進無核化、加強韓美同盟,共同民主黨已經將推薦一事通知美方。消息一出,國民力量黨質疑是在奉承川普,想讓李在明成為總統。
2025-02-04 15:22
總統賴清德今(2/4)出席2025台北國際書展開幕典禮,從義大利主題館、台灣文學書區、公民書區一路逛到台灣漫畫館。根據文化部提供資料,賴清德一共入手52本書,包括近期熱門的「聽海湧」、「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以及「逃離中國:現代台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為什麼是台灣?中國領土完整的地緣戰略理由」,還有「台北男神榜」、「從易經看莊子」等宗教文學。
2025-01-19 15:12
114年大學學測昨天(1/18)起一連三天登場,不過昨天第二節考試科目自然科卻出包了!不少考生都發現第15題考近百年全球前五大規模地震,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年份原本應該是2011年,但試題上誤植為2010年,不少考生都嘆:「低級錯誤居然發生在大考」。對此,補教老師也說的確寫錯,但並不影響學生作答,也不影響考試公平。
2025-01-18 18:43
今天是114學年學測第一天,第2節考自然,大考中心、教育部邀請教師群幫分析解題,教師指出,物理試題取材貼近生活時事,展現學科知識的生活應用,包括比特幣、半導體材料、無線充電、AI等,也結合生活情境,如二氧化鈦光觸媒等,整體中間偏易,但比去年學測稍難。
2025-01-06 12:14
第五屆李謀偉科學論壇1/5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由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主辦,國際化學總會(IUPAC)主席Ehud Keinan教授領軍的科學諮詢委員會全程規劃,透過嚴謹的主題設計與講者甄選,聚集了國際頂尖科學家與國內外青年學者,共同推動跨學科合作、促進創新研究,並深化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影響力,成為驅動科學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孵化器。
2024-12-28 14:43
有「AI教父」之稱的諾貝爾物理學得主辛頓再度警告,人工智慧(AI)可能在30年內導致人類滅絕,而且可能性有升高之勢。
2024-12-16 18: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日(12/16)赴台灣大學演講,台大未開放記者入內採訪。張忠謀在會後受訪表示,1955年他做出兩個重大決定,第一個是他申請MIT博士班落榜,當時決定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先去找工作。他提到自己那時僅20多歲,正是年少氣盛時期,請福特汽車考慮加一點薪水給他,結果對方斷然拒絕,而且態度很不禮貌。他決定進入希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門,作為自己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
2024-12-15 14:38
南韓國會昨天(12/14)通過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領導推動彈劾案的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鞭朴贊大,引用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韓作家韓江本月在頒獎典禮上的演說提到「過去能拯救現在嗎?死者能拯救生者嗎?」朴贊大昨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1980年5月的光州事件,拯救了2024年12月的南韓,當年的死者,也拯救了現在的生者。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