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際棒球頂尖對決殿堂 WBC經典賽地位無可取代

    2025-02-25 15:20 / 作者 陳國偉
    WBC經典賽連資格賽挑戰難度都超過想像。圖片取自中華棒協
    台灣在世界棒壘球總會(World Baseball Softball Confederation)12強奪冠,大會螢幕寫著「環球冠軍」(Global Champions),不過台灣慣用翻譯上,依舊習慣以「世界」作為中文稱呼,而此次台灣想爭奪的經典賽資格,無論賽事競爭程度與頂級球員參與意願,賽事水準遠遠超過12強。

    事實上,在棒球領域中,MLB(Major League Baseball ,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世界大賽(World Series)已經使用多年,冠軍隊伍也以世界大賽冠軍(World Series champions)或「世界冠軍」(World champions)稱呼。

    由WBSC總會舉辦的12強,冠軍名稱使用「Global」英文,字面意義上比「World」更廣,也更強調全球性與國際性,明確表示賽事包含多國參與,甚至涵蓋所有地區的代表。

    至於世界冠軍(World Champions),英文強調某項比賽中,被認定為世界頂尖或最強的球隊、選手之間的對抗,而World一詞強調世界,但實際上是募集世界最強球員,組成國家隊,意涵在於頂尖中的頂尖對決。

    至於「世界」一詞,早被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所採用,成為每年職業例行賽結束後的終極對抗,取名為「世界大賽」(World Series),不過世界大賽冠軍,曾引發爭議,因為聯盟隊伍的球員組成可能來自世界各地,隊伍中未必能凸顯地區棒球文化,且MLB實際發展球隊,仍以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為主。

    綜合以上觀點,「世界冠軍」一詞,在長期發展的MLB中,有帶有「頂尖聯盟」的意涵,而「環球冠軍」傾向於強調現代棒球的全球化發展,參賽隊伍強調單一國家成員,且賽事跨越不同洲際。

    目前世界棒壘球總會認定的三大賽,包括「奧運」(6隊)、「12強」(12隊)與「經典賽」(20隊),各種賽事可說都存在「世界」一詞的意涵,進一步從賽事參賽國家、參賽球員水準(大聯盟球員參與數)與職業球員身心狀況(季前較充分、季後球員疲態)比較,4年1度,開放大聯盟40人名單參與,以及安排在MLB春訓期間舉辦、參賽國20國的世界棒球經典賽,無論從賽事競爭性,以及參與球員的水準而言,「經典賽」無庸置疑才是當今世界棒球國與國對抗賽的最頂尖賽事。
    陳國偉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