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蘭嶼測得最高12公分潮位!氣象署17時10分宣布「解除海嘯警報」

    2025-07-30 17:59 / 作者 駱肇樑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台灣目前仍在海嘯警戒區域內。路透社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台灣時間今日(7/30)上午7時25分發生規模8.8強震,中央氣象署稍早公布最新觀測結果,宜蘭蘇澳觀測到9公分海嘯波,東部、西南部沿海則有1至2公分左右,整體而言都沒有超過10公分,對台灣暫時沒有太大影響;解除海嘯警報的時機則將根據觀測結及太平洋海嘯中心最新資訊,來判斷。稍早17時10分,氣象署宣布解除警報。

    針對今早俄羅斯外海強震造成海嘯,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今日下午於記者會說明,該起地震震央位於太平洋板塊及北美板塊碰撞,海溝長度相當長,因此地震頻繁、震度也大,據統計自1990年以來共有133次規模超過7級地震、12次達8級,1952年甚至出現規模達9級的地震,當時就伴隨波高12公尺的海嘯。

    吳健富表示,台灣東部因板塊擠壓都是懸崖峭壁,不容易造成海嘯堆高,不過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床地形由深到淺,容易堆高形成海嘯,像基隆1867年就曾有海嘯紀錄,西南部也曾經有海嘯紀錄。

    針對海嘯動向,吳健富說明,海嘯波今天抵達台灣最慢的時間點為下午1時45分,根據觀測結果,花蓮潮位站波高接近0,台東蘭嶼及成功約1至2公分,蘇澳則接近9公分,高雄1至2公分,東港1公分,小琉球接近0公分,全部都不高於10公分;不過根據太平洋海嘯中心下午3時27分觀測結果,台灣仍在海嘯警戒區域,氣象署會綜合觀測結果後,再決定何時解除海嘯警報,也提醒民眾海嘯波會是一波一波移入,必須等到警報解除後才能返回沿海地區。

    至於海嘯為何先抵達東部?吳健富說明,海嘯的速度和海床深度有關,海床越深、速度就越快,當海床深度達5千公尺時,海嘯速度將達時速800公里,等同噴射機;深度500公尺的速度約為時速250公里,等同新幹線的速度;深度100公尺時約為時速100公里,10公尺時則約為時速36公里。

    稍早在下午5時10分,氣象署表示,根據潮位站觀測,海嘯波浪已經陸續抵達沿岸,經研判海嘯的威脅解除,故解除海嘯警報。這波海嘯警報持續期間,潮位最高地點為蘭嶼,在下午4點9分測得的12公分高,其餘在台東成功、小琉球、屏東東港皆測得7公分高。

    氣象署宣布解除海嘯警報。取自氣象署


    發稿時間16:57
    更新時間17:59
    駱肇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