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堰塞湖「管湧現象」釀二次災情?李鴻源:水量減少,無立即風險

    2025-09-29 14:41 / 作者 陳康宜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9月28日空拍畫面,可見湖面已明顯縮減。取自林保署花蓮分署官網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今(9/29)表示,原本擔心「管湧現象」會造成二次災情,目前觀察水已慢慢消退,看起來不會有立即危險。

    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9月28日空拍畫面,可見湖面已明顯縮減。取自林保署花蓮分署官網


    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最新資料,目前堰塞湖水位從1139公尺降至1021.5公尺,湖面面積從140公頃縮為13公頃,蓄水量從9100萬噸減至610萬噸,大約是溢流前6.7%,仍是紅色警戒。

    李鴻源先前示警,堰塞湖內仍存有約1000萬噸水量,擔心壩體出現「管湧」現象,也就是從小洞慢慢侵蝕成大缺口,一旦達到臨界點,恐怕就突然垮掉。

    李鴻源今上午出席經濟部「馬太鞍溪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對於是否有管湧現象,他受訪表示「應該沒有啦!」

    李鴻源進一步說明,雖然仍有些泥沙與水流進入堰塞湖,但目前水量約在600萬噸左右,且慢慢消退中,是個正向的訊號,不太會有立即危險,除非再有新颱風侵襲。

    他另指出,這場會議早在颱風前就已安排,本來是要討論堰塞湖如何處理,沒想到提前垮了,因此這次會集中討論後續處理與善後,純屬技術性內容,不涉及政治議題。他也坦言,堰塞湖因颱風垮掉,颱風何時來難以預測。
    陳康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