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利署正趕工建置臨時土堤。取自經濟部官網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今(10/1)進入第9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舉行例行記者會,對於整治工作,農保署表示,目前水量持續減少;水利署則指出,正日夜趕工推進臨時土堤,預計本週六完成第一道3公尺高土堤。
水利署日前已成功將馬太鞍溪的水流改道,溪水不會再流進市區,但接下來可能還會颱風、東北季風帶來的降雨,因此規畫兩週內建立第一道防線,2026年汛期前完成復建。
水利署長林元鵬今表示,堤防缺口達2860公尺,在動員247台機具及355名人力之下,這兩天已完成800公尺臨時土堤,今日也會日夜趕工持續推進,原則於本週六(10/4)將完成第一道3公尺高的臨時土堤,達成基本保護,後續將持續進行土堤加高加強,預計於10月中旬完成土堤強化。
至於堰塞湖現況,農保署林保署副署長廖一光表示,截至今日上午,湖水水位為1020.3公尺,較昨天下降0.5公尺;湖面面積約12.6公頃,較昨日減少0.05公頃;蓄水量為585萬公噸,較昨日減少10萬公噸。自壩頂溢流後至今,水位已下降118.7公尺,蓄水量約為原滿水位的6.4%。
林保署指出,目前壩體持續下刷,平均每日約1公尺,蓄水量亦逐日減少。林保署花蓮分署已於今日上午7時利用無人機完成壩體觀測,初步研判壩體及水流均屬正常。考量下游土砂淤積嚴重,因此仍持續紅色警戒。
馬太鞍溪堰塞湖今(10/1)空拍畫面,初步研判壩體及水流均屬正常。取自農保署花蓮分署
另外,有關區域供水情形,台灣自來水公司王亮中總工程司表示,由於光復鄉清水需求量大增,台水已將每日供水量由4000公噸提高至9700公噸,其中東富村的指標地區加里洞活動中心及阿陶莫活動中心皆已恢復正常用水。
至於大平村因位處光復鄉西側最高點,白天期間水壓仍較不足,台水已調度28部水車支應,依各村長要求積極布點、機動調整,後續將逐步集中在光復國小、國中等低水壓區,並協助裝設抽水機進水,同時利用夜間清掃用水量較低時期,往上游輸送用水,讓水塔儲備白天所需水量,並持續進行檢修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