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陳品佑攝
記者周志豪
總統大選結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終未「母雞變鳳凰」。從4年前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剛當選市長就選總統冷漠,到現在自己步上後塵,有意選總統卻準備不足、選戰過程一度過度自負、沒充分體認肩負重任,恐是選情一路低迷原因。
早在侯友宜前年連任新北市長前,檯面下陣營中有意參選總統風聲即已傳出,為參選氛圍持續加溫。去年初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態參選干擾下,侯更早早表達「準備好」承擔的企圖,讓拱侯人士對力推「最強母雞」參選總統更添信心。
然而侯友宜在被勸進期「有想法,卻沒做法」,準備不足讓選戰一開打就步履蹣跚,「草包」形象一度揮之不去;再加上郭台銘又再次願賭不服輸,導致藍營支持分裂,讓侯的選情是「徵召即高點」。
但選情因藍營未歸隊而低迷,侯友宜一開始仍堅定走自己的路,對過往未力挺韓國瑜、台中顏家的獨善其身行為所造成的隔閡未積極化解,「歲月靜好」爭議更至今當沒事,絲毫未體認肩負政黨輪替重任,也看不出真心要團結泛藍與在野。
選戰期間,侯友宜大小失言、矛盾不斷,或是連自己第二個媽媽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桃園?「新潮流不散」是高雄豬販或台中菜攤講的?都講不清楚,還習慣將句子重新排列組合的論述方式,常讓聆聽者出神,如何爭取支持?
也因侯友宜對自身實力與選戰的錯誤判斷,不少藍營支持者對挺侯有所懷疑,即便政見都獲好評,訪美成果也獲肯定,但都對刺激低迷選情的效果有限,最終不得不低頭爭取藍白合,但低迷支持度卻又連帶影響民眾黨對藍白合「聯姻」意願。
選戰末期,侯友宜終在君悅鴻門宴悲情牌與副手趙少康加持,讓長期不願相挺的藍軍基本盤歸隊,並初步棄保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讓侯選情一度看到逆轉希望,但此後不論操作廢死、高端解密或集中選票等議題都共鳴有限,後繼無力。
綜觀整場選舉,侯友宜嚐到參選來第一敗,關鍵在自己個性與選戰能力,敗選不冤,只是國民黨苦心造詣為國撥亂反正機會也自此消逝。此外,韓國瑜殷鑑不遠,侯雖已宣示明天就回歸市長工作,但綠營罷免戰仍恐難避免,侯考驗仍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