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國商會今年3月舉辦「2025謝年飯」,總統賴清德(左)、台灣美國商會理事長Dan Silver(右)出席。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美國對等關稅於台灣時間今(4/9)日中午12時正式上路,針對政策公布一周後火速上路,台灣美國商會透過新聞稿表示,市場已經面臨巨大挑戰,政策制定過程應先諮詢商界意見,不僅能符合美國對於全球的貿易承諾,強化美國在全球經濟具領導地位的信譽及實質影響力。
台灣美國商會表示,台美在過去的十多年來持續提倡「良好法制作業」(Good Regulatory Practices,GRP)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性,而實踐GRP原則的關鍵在於預先通知相關利害關係人並提供利害關係人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使經濟及商業活動的發展更具可預測性。
美國商會舉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於去(2024)年正式生效,其中就展示了美台雙方對透明、公眾諮詢及健全法制作業的共同承諾。美國商會期待,與華府及台北的政策制定者持續合作,推動開放、可預測且共榮為基礎的貿易政策。
理事長銀丹(Dan Silver)也表示:「美台雙方均肯定在利害關係人的踴躍參與之下,能使政策更臻完善並更且更具全面性,商會也將持續於美台經濟的合作範疇內推動並支持GRP原則。」
不過,美國商會指出,目前全球關稅政策的發展更加凸顯了GRP原則的重要性,儘管對等關稅意在解決長期的貿易失衡,但過去一週的「前置期」卻已對現正嘗試進行調整的企業及市場帶來嚴峻的挑戰。
美國商會敦促相關人員未來在進行重大政策規畫與決策時,必須優先進行有意義的協商,並審慎評估該政策實施所帶來的影響,也提醒各方建立明確時程並進行廣泛性協商,可以減少對市場的干擾、維護市場穩定,並建立政府與貿易夥伴及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互信。
銀丹強調,美國商會瞭解結構性的貿易議題極為複雜,因此如此規模與意義重大的政策改革,更應受益於國際商界的意見回饋;在制定重大政策前諮詢商界意見不僅能符合美國對於全球的貿易承諾,更是強化美國在全球經濟具領導地位的信譽及實質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