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祭關稅、在野施壓!賴政府內外交迫 背後四大戰略溝通思維曝光

    2025-04-10 12:32 / 作者 陳祖傑
    總統賴清德。總統府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4月3日宣布向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賴清德政府定調不會對美徵報復性關稅,在野黨隨即施壓,要求政府拿出實質作為,雖然行政院長卓榮泰推出「九大面向、20措施880億元」的支持方案,但仍遭受不少批評。不過川普在台灣時間今(4/10)天凌晨宣布,針對未執行報復性關稅的國家,將暫停多項關稅,加上賴清德投書《彭博社》的內容在今早曝光,挽回不少支持聲音。黨政人士分析,過去一週賴政府著重社會、朝野、產業和國際共4個面向溝通,對內團結國人、穩定企業,對外則從世界變局出發,台灣作為關鍵支點,要與美國及友盟國家共同努力,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

    談到過去一週賴政府面對美國新關稅政策的因應作為,黨政人士分析,政府首先做的就是「跟社會溝通」,當川普宣布向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後,府院隨即零時差啟動因應會議討論後續因應作為,上午政院開會、下午賴總統於官邸召集行政與國安團隊,聽取報告、盤點籌碼、擬定後續因應,同時定調「嚴正強力交涉」立場,對內向國人傳達「給產業最大支持」、「穩定經濟情勢」、「持續與美方交涉談判」態度,並在4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各個產業不同影響與特殊性,宣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產業支持計劃,穩住國人與企業信心。

    黨政人士指出,政府接著做的就是「朝野溝通」,卓榮泰在行政院記者會上向朝野喊話,邀請朝野共商國是,希望行政立法不分朝野黨派團結一致對外,共同因應挑戰,而在4月7日會談中,行政院所提的產業支持方案也確實獲得朝野共識支持,無論各黨提問,都未溢出行政院的方案內容,足證行政團隊方案,早已就包含朝野在內的各界建言。

    黨政人士表示,在「產業溝通」上,川普宣布向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後,台經院院長張建一、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接連出面喊話,研判後續談判才正要開始,強調台灣基本面仍相當好,希望盼投資人對台灣有信心。隨後府院多管齊下、兵分多路,行政團隊就各項金融措施,包括台灣金融體質與股匯市等狀況,一一進行盤點與推演,金管會也在開市前一天宣布採行三大暫行措施,國安基金也在9日進場護市。

    黨政人士說,除此之外,賴清德接連2天邀集產業代表於官邸進行企業座談,溝通策略、傾聽意見,並將產業界建言統整為五大應變策略,確實將社會各界提供的寶貴意見,列為政府決策的參考依據,而且賴未來將啟動產業傾聽之旅,據了解,第一站正是受衝擊嚴重的傳產及中小微型企業。

    最後在「國際溝通」,黨政人士認為,其實談判早就開始,府院定調「三大不合理」,以此為基礎進行交涉,論述台灣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一面由行政與國安團隊隨即派員赴華府協商,一面則是以台美過去溝通管道順暢,以既有管道做多方聯繫,因為談判不能提早亮牌,談判細節無法揭露,但一定會用對台灣最好、台美雙贏的做法。

    黨政人士提到,4月6日賴清德釋出8分鐘影片,明確表示台灣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並緊扣「讓美國清楚知道,台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同時拋出具體做法回應美國政府需求,一面展現台灣政府談判誠意,一面與中國立即採取報復行動形成鮮明對比,重申台灣作為區域負責任一員,在經濟與安全議題上都有能力、有信心做出更多貢獻,與中國政府高下立判。

    黨政人士表示,總統賴清德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投書美國知名財經新聞媒體《彭博社》,提出4大方向,回應新關稅政策,並強調台美共享經濟與安全利益將克服國際經貿環境的動盪變局,未來將透過對話努力排除雙方貿易障礙、增加台美投資,並將關稅化解為零,這是談判重要一環,以國家領導人身份公開表達台灣立場,擘畫藍圖,要化危機為轉機。

    面對過去一週的批評聲浪,黨政人士說,關稅戰是一場必須謹慎因應、積極處理的挑戰,尤其台灣是外貿導向國家,關稅挑戰勢必衝擊產業。事實上,去年11月行政院成立台美經貿工作小組,密集召集跨部會會議,並與國安會充分合作,即時掌握美方關稅與經貿政策最新情勢發展,今年2月,賴清德接連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三大優先工作,尤其確立「立足台灣,布局全球」經貿戰略,拋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就是為了在貿易戰中提前佈局、站穩腳步。

    但黨政人士也指出,當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正在盡力因應各項美國新政,台灣在野黨則見獵心喜、沾沾自喜之際,賴清德率領的行政、國安團隊超前部署、穩健規劃,佈局並非兩、三天,惟談判桌上不能輕易亮牌,但每一步都可能成為談判關鍵,賴政府不敢輕忽。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