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發生台海戰爭,7-11等超商可能化身「戰時樞紐」,供民眾領取口糧、醫療物資。廖瑞祥攝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台灣政府現在正在研擬,透過全台13,000家便利超商做為「戰時樞紐」,在中國侵台時,讓民眾來此領取口糧和醫療物資,接收政府通訊以及使用緊急wifi熱點發送訊息等。
報導稱,規劃人員預估,如果台海爆發戰爭,軍人甚至警察將被派往前線,社會整體秩序將由民間急救人員負責照顧和維持。中國封鎖幾乎肯定會切斷台灣的外援。台灣國內鐵路線可能會被取消,空域也將對貨運等非軍事航班關閉。網路和電話訊號可能會被切斷。
報導引述4名知情人士透露,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可以步行到全台13,000多家便利商店,領取由店內物流運輸系統配送的口糧和醫療用品。他們還可以在此閱讀傳真到店內、在櫥窗上展示的政府通訊,或者利用店內的緊急wifi熱點發送訊息。
報導稱,疫情期間,包括統一超商在內的便利商店,曾與台灣政府合作,在口罩短缺初期定量供應口罩。現在賴清德政府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正考慮如何將它們改造成戰時社區中心,讓私營企業在分發關鍵物資等問題上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報導稱,該委員會是由內閣高官、國安官員、非政府組織以及商界、社會和宗教界人士組成,迄今僅召開3次會議,但去年12月舉行了多部門桌上演練,上週在台南舉行實地演練,有民間救援人員參與,沒有軍方人員參與。
桌上演練的結果暴露一些明顯的弱點,包括負責供應食糧的部門發現,沒有考慮到在沒有警力涉入下如何發送食糧中國侵台時 7-11等超商將化身「戰時樞紐」發口糧、醫療物資;另一部門則發現,沒有考慮到假使無法在網路上發布聲明或向村里長發送政府通知時,應該怎麼辦。
另外,台灣的能源和通訊系統也存在嚴重弱點。台灣約97%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因此能源安全極易受到封鎖的影響。目前台灣戰略儲備,煤炭和石油約可維持90天,液化天然氣約40天。
台電電網也過於集中,大型發電廠之間的輸電線很長,容易受到攻擊。台灣需要發展更多可再生能源,將太陽能和風能納入電網,並讓私營部門做好危機期間可能停電的準備。烏克蘭代表團則建議台灣加大電池儲存和行動電源的生產。
此外,針對中國可能切斷網路通訊,台灣在與馬斯克旗下星鏈的談判失敗後,正在推動聯合商業低軌衛星的覆蓋範圍和自己的國內系統,其中包括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建立700個熱點,供政府和軍隊使用,但也可能開放民用。
報導也稱,中國在切斷台灣的網路和電話訊號之前,可能會先行傳播假訊息和製造混亂。台灣新聞從業人員表示,由於每人發稿配額很高,幾乎沒有時間進行事實核查,而有些媒體甚至與中國官媒同調。但台灣官方似乎無意解決這個弱點,報導引述政府官員表示,台灣民眾對任何新聞報導都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