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藍營轟死亡連署「辦藍不辦綠」 石明謹PO數據:樣本越多鑑定可信度越高

    2025-04-18 08:37 / 作者 政治中心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抵達北檢外。周永受攝
    罷免綠委吳思瑤、吳沛憶傳出死亡連署,北檢昨(4/18)約談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4人,引爆藍營不滿聚集北檢抗議,黨主席朱立倫、台北市長蔣萬安皆到場聲援。對於藍營質疑檢調「辦藍不辦綠」,前交通警察、資深球評石明謹PO出藍綠死亡連署的數據對比,其中罷綠死亡連署書大多超過2位數,甚至還有7人破百,而罷藍的死亡連署最多不超過3份,他直言其實辦案關鍵在於「技術問題」,樣本數大要抓到偽造者的機會就大很多。

    北檢偵辦罷雙吳出現偽造連署書的弊案,向中央選舉委員會、台北市選舉委員會函調雙吳罷免案提議人資料,發現確實有為數不少的連署書,連署人早已往生,還有許多連署書,從外觀檢視,發現填寫資料的筆跡幾乎一模一樣,連筆墨的顏色也都一模一樣,看起來就像是有人拿著資料在抄襲。當檢調在4月14日發動第一波偵蒐行動,並傳喚相關人士到案,據悉,有人直接點名就是黨部指使他們這麼做,他們只是聽命行事。據了解,為了鞏固事證,檢調已將有問題的連署書,交由專業機關進行筆跡鑑定

    石明謹17日晚間在臉書指出:「很多人在問,為什麼檢調到目前為止,辦藍不辦綠?罷藍委的連署中,也有十幾件死亡連署,為什麼沒有積極偵辦,難道一件不算偽造,一百件才算偽造嗎?」他直言,其實關鍵在「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的鑑定技術。

    石明謹說,先不談死亡連署是不是「抄名冊」的問題,那是另一個偵辦方向,首先是這些連署書,不論資料是真是假,都必須有人簽名,簽了名,就會留下筆跡。而筆跡的鑑定,現在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技術,但是原則上要有足夠的樣本,才能夠有效鑑定,而數量越多,鑑定的可信度就越高。

    他指出,有些人可能以為,簽名可以模仿,也可以故意簽得跟原本的字跡不像,但筆跡鑑定其實不在於字像不像,而是在於所謂的書寫習慣,字的外貌可以改變,但是書寫習慣很難改。

    石明謹談到,這些習慣包括了下筆的速度、力道、轉彎的角度、字體的位置分配、相對時移等等,例如,有個人寫字的習慣是,下筆的時候重,到筆劃尾端的時候力道變輕,當他刻意想改變筆跡時,雖然下筆的時候變輕,但是到筆劃尾端的時候可能力量又會更輕,而這個改變力道的比例會跟他原本的習慣是一致的。

    他再舉例,有些人寫字左側的字體比較大,當他故意改變寫法時,字體看起來不一樣,但他的字左右分佈的比重,會跟原來的習慣是一致的,或者,有些人寫字轉彎的時候,筆觸會往左下方壓,就算他改變了轉彎的方式或角度,在相對的位置上他的筆觸還是習慣性會往下壓。

    石明謹強調,這些書寫習慣,可以拿來做筆跡鑑定的有幾十種,透過多個不同的書寫習慣,就算故意寫成不一樣的字體,還是可以透過這些特性,交叉分析出是不是同一個人所書寫,過去最常見的是右撇子故意用左手寫字,寫得很潦草,跟右手的字大不相同,自己都認不出來,透過鑑定依舊可以辨識出是同一人書寫。

    石明謹直言,但是這個鑑定有幾個前提,首先是樣本數要夠,光靠一兩個字體,沒辦法完整分析出一個人的習慣,一般需要二十個以上的樣本,而且是越多越好,發現的習慣類型越多,當然可以交叉參考的點就越多。其次是證偽比證實容易,也就是說,如果A筆跡跟B的書寫習慣有很多相似之處,也不能說A就是B所寫,但是如果A筆跡完全沒有任何B的書寫習慣,你基本上就可以證明A不是B所寫。

    石明謹指出,這兩個前提,如果是樣本數夠多,那就書寫習慣就會更容易被比對出來,如果樣本數夠多,例如一百份死亡連署的簽名,都有B的書寫習慣,那要說服檢察官甚至法官,機會就會更高,原本的證偽,就會變成證實。

    他強調,「樣本數」是鑑定技術可信度的關鍵,偽造一份連署書跟偽造一百份連署書,當然都是犯罪,偽造一份連署書,被揪出造假的機會有,但是要抓到誰偽造的就比較難,但是偽造幾十份,甚至上百份連署書,被抓到是誰偽造的,機會就大很多了。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