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出席「美國總統川普就職百日座談會」。李佳穎攝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拋下對等關稅政策震撼彈,成為執政百日的一大討論話題。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認為,台美關係已經從傳統外交的國安三角改由關稅三角決定,台灣應知道美國決策思維,並知道北京政府面對川普2.0的決策思維,才能因應。
對外關係協會今(4/29)日舉辦「美國總統川普就職百日座談會」。對於川普上任百日,黃介正直言,目前還無法下定論,因為中美之間針對未來3年多的大方向還沒確定,因此美國還不會處理台美關係,仍有待觀察。
黃介正分析,美國的目標就是要維持第一霸權的位置不被挑戰,關稅戰只是手段,為的是減緩美國因國債、貿易赤字等問題下墜速度,「只是退燒,但還不一定能治病」,必須在明(2026)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國會部分席次改選前有所成果,否則將影響施政力道。
黃介正提到,川普在競選期間的節奏非常好,但就任百日的政策有點亂,主因是川普1.0任用過的人士才不再回鍋,部分重要職位的任命龜速,例如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自從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被列為前AIT主席後,至今仍未有人選上任。
不過他也觀察到,過去台美關係傳統都是看美國國安會、國務院與國防部的「國安三角」,但關稅大戰反而由美國財政部、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3人決定,與過去熟悉模式已不同,因此現在台灣政府最大挑戰是要知道美國決策思維,也要知道北京政府面對川普2.0的決策思維,才能因應。
綜觀美中局勢,前外交部次長謝武樵指出,川普的美國優先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唯一阻礙就是中國,因此關稅戰劍指中國,對盟邦祭出的種種措施是為了藉機吸血來應對,美中對峙可能是形成新冷戰的格局開始。
謝武樵表示,在美中對峙的局面下,台美關係會相對穩定,台灣是乖乖牌,配合談判、降稅、擴大對美投資,也願意提升防衛預算,反倒是要留意友台官員如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還能在川普政府裡待多久。
前民進黨立委、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則認為,美中持續克制,避免緊張對立持續升溫造成意外衝突,未來數月應可看到雙方坐上談判桌,尋求適當妥協。不過,他也認為,美中之間若在貿易戰後持續脫勾,且若美國經濟沒有提升,要觀察美國是否能面對心的台海局勢。
黃介正認為,可以觀察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會否再向川普提「希望美國能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其次是美國是否從「不支持台獨」,轉而「反對台獨」,這2點若有改變,就會令人非常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