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出《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調和機制懶人包。教育部提供
為回應校園霸凌處理機制過於制式、程序繁瑣等長期以來的爭議,教育部已於去(2024)年4月17日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新增「調和程序」處理學生之間的霸凌事件,期盼以更具彈性與同理心的方式化解學生間的衝突,協助修復人際關係,並於今(5/2)發布懶人包,透過插圖讓民眾了解處理校園衝突還有另一個選擇。
教育部指出,過往霸凌事件一律需進入完整調查流程,導致學校處理量大、資源吃緊,且未必每起事件都適用嚴謹的調查制度。新修訂的「調和程序」即在雙方當事人同意下,由處理小組委員透過訪談與引導對話,讓學生相互理解彼此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傷害,討論修復與彌補的方式,達成衝突緩解與關係和解的目的。
教育部強調,「調和程序」尊重當事人意願,且處理過程由中立、具專業背景的委員負責引導,在保障各方心理安全的前提下,營造出一個溫暖且包容的溝通空間。若過程中任何一方表達不願調和,或委員認定欠缺調和基礎,仍保留原有調查程序,以確保受害方權益不受損害。
教育部指出,此次修正的「調和程序」背後的核心理念為「輔導先行」,協助學生學習尊重、理解與溝通的社會環境,提供學生試錯與學習的空間,避免一味採取懲罰式手段,而忽略了衝突背後的人際動力與成長機會。
為協助學校與家長掌握相關資訊,教育部同步製作「調和程序懶人包」,以圖解方式說明事件反映管道、調和與調查程序的差異與流程,目前已上架至教育部
校園霸凌防制專區網站開放下載,並鼓勵各界廣泛宣導與運用。
教育部呼籲,全體教育工作者、家長及社會大眾應共同正視霸凌問題,理解衝突處理不應僅止於懲戒,更應以關懷與陪伴為核心;建立能傾聽、能對話的校園環境,才能讓每位學生在安全、友善中學習成長。
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調和程序懶人包。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調和程序懶人包。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修正調和程序懶人包。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