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受訪。資料照。廖瑞祥攝
針對軍公教人員是否持有中國身分證,政府自去年底啟動專案清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5/9)受訪時表示,第一波清查截至4月底已告一段落,共有37萬3821人列入清查對象,共37萬1203人已完成簽署「未在中國設籍」具結書。
邱垂正接受《自由時報》節目《官我什麼事》專訪指出,第一波已經在4月底清查完畢,對象涵蓋總統府、五院及各部會等52個中央機關的核心軍公教人員,包括209所各級公立學校、國防部及所屬單位等,應具結人數共37萬3821人,已具結者多達99.3%,未完成具結者僅佔0.7%。整體配合度高,邱垂正也感謝全體軍公教人員的支持。
不過,在清查過程中也確實發現狀況。邱垂正透露,目前已掌握2名人員領有中國身分證,另有75人持有中國居住證。對此,政府將啟動專案機制,協助當事人辦理註銷中國相關身分,未來也會擴大進行第二波查核。
跟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法律規定,國民不得申領中國身分證、定居證或護照,若被查獲擁有中國戶籍,將被視為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不僅喪失我國國籍,也無法再擔任軍公教職務。
針對部分人持有中國「居住證」但非身分證,邱垂正表示,現行法律未明文禁止領取居住證,因為還沒進一步到變更身分,但這些證件往往為申請中國身分證的前置程序,相關號碼都會延用於進一步建立中國戶籍;且根據規定,必須於中國實際居住六個月以上、就業或投保社保等,才會領有居住證,軍公教人員理論上不應出現此情況,這也涉及忠誠義務的問題。
邱垂正強調,軍公教人員應對中華民國效忠,不應有雙重身份,至少不該申請;政府此舉是為強化國安機制、阻絕可能的身分混淆與統戰滲透;未來也將強化對軍公教人員的納管機制,守住公務體系的忠誠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