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廖瑞祥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一週年,5月展開訪美行程,各界關注台灣與美國「對等關稅」的談判進度。郭智輝近日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專訪時指出,雖然談判還在進行中,但此行訪美成果豐碩,已經清楚美國到底要什麼,國人可以放心,「這次應該可以談出很好結果」,並強調「有把握拿到一個比較好的關稅條件」。
郭智輝5月訪美出席美國商務部在華府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 Investment Summit),討論如何深化台美供應鏈夥伴關係,後續更轉往德州,推動與德州的經貿投資合作關係,他近日接受年代新聞台「數字台灣」節目專訪,與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享此行訪美成果,並提及台美合作的未來。
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數字台灣主持人謝金河專訪。翻攝數字台灣YT
郭智輝表示,這次確實有比較豐碩的成果,雖然談判還在進行中,因此很抱歉沒辦法告訴大家細節,但已經清楚知道美國要什麼,所以我們的談判小組,國人可以放心,這次應該可以談出一個很好結果」。
郭智輝指出,對美國而言,台灣應該是可以放心的國家,這次他在美國府任務結束之後,就轉往德州,其實德州才是最重要的任務。他指出,因為美國這次關稅要解決3個問題,就是貿易失衡、金融失衡、讓美國再度偉大,就是解決他們產業空洞化的問題。
郭智輝直言,以他對美國企業的觀察,美國人適合創新、發明、獨立自主研究的環境,但是他們通常把研究這階段做完後,包括怎樣發展、怎樣製造,比較不習慣,這兩個領域大多不是美國體系,大部分是亞裔、非美裔的人在做;而台灣人不一樣,我們也會發展、也會製造,所以他觀察出來台灣可以跟美國互補。
謝金河補充,其實台灣最擅長的是供應鏈,如果美國製造懂得來利用台灣供應鏈的強項,美國比較容易成功。郭智輝接著說,近日日本報紙有引用他說的一句話:「今天美國想要透過再度工業化、再度製造、再次偉大,必須考慮台灣,台灣跟日本才有辦法與美國製造業完全互補。」
郭智輝強調,台灣是很厲害,台灣研究出來的東西,可以幫你發展得更好,他並指出,台灣從二戰以來的輕工業開始,都是幫人家OEM,從OEM做到ODM,再做到EMS,台灣累積5、60年的經驗,是非常珍貴的。不過,他也認為產業界如今確實面臨關稅障礙的挑戰,但90天關稅緩衝期之後,「我們當然是有把握拿到一個比較好的關稅條件」。
郭智輝話鋒一轉談及,電價對所有製造業而言,是相當沉重的壓力。因此,他也呼籲支持撥補台電計畫。他指出,政府展開產業傾聽之旅期間,也詢問民眾「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及「電價不漲」的想法,而產業界異口同聲希望電價不漲才重要,因為1萬元一下就花完了,而電費每個月都要繳。
近日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再次炒熱AI話題,郭智輝則表示,政府將打造AI新10大建設,全力輔導產業並扶植人才,希望台灣在AI領域持續衝刺。他指出,台灣過去在AI應用排名第26,他上任之後,今年初提升至第21名,希望超越日本、韓國,2027年要發展到第3名,跟新加坡一樣,而排行榜過去的第1名是美國、第2名是中國。郭智輝強調,會努力培養AI應用人才,預計1年培養5萬年輕人進入此產業,其次,也會從數位遊牧邀請高手,加入台灣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