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黨台灣之友會」共同主席下議員彌蘇拉(Navendu Mishra )近期率團訪台,由左至右分別為彌蘇拉、芙妮絲(Gill Furniss)、芭克(Paula Barker)與奈史密斯(Connor Naismith)。李佳穎攝
英國「工黨台灣之友會(工黨台友會)」共同主席、下議員彌蘇拉(Navendu Mishra)近期率團訪台,今(5/28)日接受《太報》專訪時坦言,訪台後雖可能遭中國大使館關切,但訪團的行動已經表達了立場,英國國會對於台灣的瞭解不夠,尤其是工黨,希望提升大家對台灣的認識。
彌蘇拉認為,針對台灣的半導體、電子業以及台灣海峽在國際航道的重要性,國會中仍有不少同僚對台灣了解不足,他坦言尤其是工黨的同僚,這次他率團訪問台灣,就是希望提升大家對台灣的認識以及守護民主的認知,台灣對於全球的經濟、通訊與社會安全都極為重要。
睽違14年,英國工黨於去(2024)年再度執政,過去外界對於英國工黨有所謂左派、親中的印象,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去年7月上任後,部分人士對台政策可能轉向。不過,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去(2024)年就任時,工黨台友會就曾發布聲明祝賀。
工黨台友會去(2024)年3月特地由時任工黨影子商業與貿易副大臣梁辛尼勛爵(Lord Leong)組成7人訪團來台,成員包括多位影子內閣成員與工黨下議院黨鞭偉斯托(Andrew Western),這是工黨影子內閣成員首度率團訪台。當時,外交人士即分析,這象徵工黨對於了解台灣的興趣。
外交部指出,英國工黨政府執政以來,多次公開重申印太與跨大西洋安全情勢密不可分,且英國對台海和平與穩定具明確利益。彌蘇拉在國會長期籲請英國各界關注台海情勢,並多次透過書面質詢等具體行動發言助我,對促進我國際參與及台英各領域合作不遺餘力。
這次初次訪台的下議員芭克(Paula Barker)特別提到,這次來到台灣,親身感受到台灣社會所面臨的挑戰,面對中國的壓迫,台灣展現韌性,依然擁有強健的經濟發展,政府部門、公務體系與民主制度都相當出色。
面對中國的壓迫,彌蘇拉坦言,他沒有直接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但的確從不同團體感受到壓力,他認為台灣自1987年以來,已逐步發展成一個在地方與中央層級都成熟的民主政體,希望台灣能夠有更多機會參與在英國舉行的各項國際組織或場合。
今(2025)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WHA)會議進行期間,英國等8個國家駐台機構共同發表聲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並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WHA期間,英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曼利(Simon Manley)也發言力挺,點名應讓台灣參與。
彌蘇拉提及,英國政要訪台後可能會收到來自中國大使館的關切,也許中國駐英大使希望與他們見面,不過他強調,英國國會議員有權利決定要拜訪誰,訪團成員都是自願前來,沒有人被強迫或安排,「我們決定要來台灣,而不是被他人決定。」
「政治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這就是現實,我們得做決定,要不要在台灣議題發聲,我們訪台就意味做出了選擇。」彌蘇拉直言,他並非不在意中國的動作,但他認為英國人民可以從與台灣的經貿文化交流當中獲益良多。
就經貿而言,台灣目前英國第33大貿易夥伴,佔英國國際貿易總額的0.5%,他期待台灣能進入英國前20大貿易夥伴名單;目前有近4000名台灣留學生在英國就學,還具有發展潛力,也期待未來在人工智慧(AI)領域有更多合作空間。
彌蘇拉與芭克曾於2週前在英國與前總統蔡英文會面,彌蘇拉認為蔡英文訪英顯示雙邊已建立良好關係,將增加英國社會對於台灣的認識。芭克則興奮地表示,蔡英文在英國受到高度肯定,台灣也有機會藉此進一步強化台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