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顧爾德專欄:曹居士,你真的想搞正名制憲建國嗎?

    2025-08-05 13:00 / 作者 顧爾德 / 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曹興誠。資料照,李政龍攝
    大罷免沒罷掉藍委卻震出親綠陣營一堆問題,八炯、沈伯洋到曹興誠都成眾矢之的。

    八炯的極右言行引來眾人批判。在自媒體時代,八炯這類人物會暴紅並不意外。他們「爆料」的中國統戰「內幕」,對長居中國大陸的台胞、有對中國問題下過基本功夫的學者、新聞工作者而言只是常識。「統戰」本來就是中共黨國機器的例行工作,八炯、閩南狼掌握的統戰證據也都是下游、基層黨政組織的小項目,但是經過八炯戲劇化的編輯、似是而非的渲染,這些訊息對很多之前不關心中國議題的民眾而言是新鮮、刺激而具吸引力──即使認真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記者過去也曾以嚴肅方式、更深入地揭露過中國對台統戰問題,但沒有八炯的影音來得辛辣有趣。

    八炯們最大問題是使用猶如獵巫的肉搜,再經由掐頭去尾的截錄、戲劇化編輯,而讓成品極具煽動性,很容易帶風向、形塑輿情、造成集體壓力。另一對網紅百靈果批評八炯:「現在網路上雙邊極端化的聲音越來越大聲,讓很多人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深怕與主流不同意見而被罵。有些人甚至只去中國旅遊也一樣會被針對。甚至擔心提出不同看法,可能會被懷疑是拿了中國的錢在做事。這樣真的會有網路上在獵巫的感覺。」此言一出引來支持八炯的鄉民們對兩人的圍剿。

    網紅八炯以戲劇化剪輯手法,使影片極具煽動性。資料照,翻攝Threads


    網紅輕忽社會責任 政客卻樂於合作

    其實百靈果也一樣是善於製造戲劇效果換取點擊率的網紅。他們還說過一句名言「公共責任是甚麼笑死人,這4個字根本是弱者對強者的牽制,你們有繳稅給我嗎?憑甚麼要我負公共責任?」這句話和八炯大罷免後曬出搭機離台前的影片向大家說珍重再見異曲同工:「我盡力了,台灣交給你們了。」這同樣是不負責任的擺爛。

    自媒體的便利性讓網紅們更隨興,輕忽社會責任似乎已是網紅傳播的DNA,不過政治人物卻樂於和這些KOL網紅連結。當年韓國瑜在脫口秀《博恩夜夜秀》表演跪行,連一派正經的蔡英文也上同一個節目博眼球。而韓、蔡兩個人也都曾是館長陳之漢節目的座上嘉賓。如今,民進黨也是樂於看八炯們獵巫打擊親中勢力,政客們樂於和低劣無品的民粹煽動家合作(其實用「民粹」這個字還有點詆毀了“Populism”一詞的素樸原義),引火自焚只是罪有應得。

    韓國瑜上《博恩夜夜秀》表演膝行。翻攝STR Network Youtube


    過於急切讓人覺得在獵巫 沈伯洋被拿來祭旗

    立委沈伯洋在大罷免後也引來很多批評。林濁水說他「極端疑神疑鬼」導致少數罷團志工的誇張行為,游盈隆則說沈伯洋是民進黨之恥,要他辭去立委。八炯、閩南狼是眾聲喧嘩裡的小丑,沈伯洋則不能等同視之。林濁水說沈伯洋「疑神疑鬼」,其實應該說,大家都知道中共在推動「認知作戰」、台灣也存在「第五縱隊」,但經常公開指控某些對象是第五縱隊、要監管「高風險族群」,會形成一種歧視某一群人的社會氛圍,自覺被指控的人就會抱持高度防衛心。

    沈伯洋推動民防教育時,一直強調要支援軍事,會讓很多小市民、年輕人感覺到戰爭的威脅。沒有人喜歡戰爭威脅,而這次投票結果說明,很多民眾不認為傅崐萁等藍白立委成群結隊上京朝覲是親中賣台行為,大家寧可相信兩岸沒有立即戰爭風險,因此一直喊「狼來了」的沈伯洋就會被拿來祭旗。也許是因為深刻的危機感讓沈伯洋很焦慮急切,但也因為過於急切製造了社會不安,讓人覺得在獵巫。大罷免失敗,也會讓日後警示中共認知作戰、推動民防培訓更困難。

    沈伯洋對中共認知作戰的示警,被人認為是製造社會不安。資料照,周永受攝


    至於「八不居士」曹興誠影響力就更大。他是大罷免運動重要後援組織「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人,也贊助民防培訓團體「黑熊學院」6億元經費。身為有錢金主,不只有物質上影響力,也因為介入上述重要社會運動而能主導民意走向。曹興誠應該要意識到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而發言謹慎。

    曹興誠前後發言極端 建國與罷免性質並不同

    不過,這位居士大罷免後的言論變化也未免太極端了。他先是向罷團喊話:「8/23的罷免,我勸大家放下,讓民進黨去努力吧。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一付心灰意懶不理時政的模樣,沒想到過兩天居然又登高一呼:「大罷免志工何去何從?何不「正名制憲」,建立「台灣國」?」

    的確,國安危機感是推動大罷免的重要動力,曹興誠強調的「抗共保台」是大罷免的核心議題。但是全台遍地開花的大罷免行動本質上是社會運動,而非政治領域的選舉動員;積極參與者絕大多數是政治素人,包括很多中產女性公民,也有不少被稱為「藍伯伯」的外省籍銀髮族。傳統綠營的「抗中保台」和「反共保台」,兩群人共同在大罷免的旗幟下合作。

    大罷免是社會運動,積極參與者多是政治素人。資料照,廖瑞祥攝


    如今曹興誠高喊要把大罷免運動轉向「正名制憲建國」。對北京和藍白陣營這下子樂了:「Bingo!圖窮匕見,曹興誠推動大罷免的政治目的終於現形了!這群人果真是民進黨側翼。」而許多積極參與大罷免的政治素人,恐怕也難以接受他這種轉變。

    如果曹興誠是認真提出這個主張,應該要瞭解這是個艱難的政治工程,他也必須認真面對「權力」議題。不過,他卻又說:「有人為了分化民進黨和罷團,說大罷免如果成功,可能形成什麼『曹流』,極其可笑。『曹流』意味著我會去爭權奪利,其實我對權力毫無興趣。」想推動政治運動怎麼能「對權力毫無興趣」?也許曹興誠要說的是,他不會介入民進黨內的政治運作。但此刻提出「正名制憲建國」不也是在對民進黨施壓嗎?

    涉及國家前程卻隨興倡議 不適格當意見領袖

    如果曹興誠根本沒有把「正名制憲建國」當成政治議程認真對待,只是隨興喊出,就像他726投票剛結束後就要民團放棄823罷免,如此輕率就不適格當社會運動領袖、甚至意見領袖。更令人擔心的是,大罷免運動累積的能量、信賴感也可能被瓦解,這更是台灣莫大損失。

    曹興誠喊出要正名制憲建國,引發議論。資料照,楊亞璇攝


    曹居士過去言行反覆的例子不少。當年政府還未開放晶圓廠登陸,就用和艦科技偷跑;和艦案被起訴讓他對台灣司法失去信心,他宣稱為了「逃避司法迫害」而移民新加坡;後來又對和艦投資悔不當初,說出:「若能重來,我希望沒有到大陸設廠。」和艦案與移民涉及企業和個人的利益,大罷免和「正名制憲建國」卻關係到台灣前程與人民禍福,這可不能隨興倡議又輕率改變!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
    顧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