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與黨籍立委開會。資料照。廖瑞祥攝
大罷免失敗,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成為眾矢之的,柯建銘身段放軟扭轉形象,展現調整路線的企圖心,讓部分綠委心疼,黨內逼宮聲浪漸緩,而這波內亂反而凸顯一大隱憂,願意承擔幹部重擔的人並不多,當大家疾呼換總召,「下一位總召在哪?」才是黨團最大挑戰。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召集派系會議後,黨內醞釀以連署書逼退柯建銘,但連署書充其量僅是一份「民調」,組織章程原就規定,總召任期為1年,到明年2月。眼見柯建銘不願意退,賴清德出面表態改選符合社會期待。只是,賴清德的大動作,反而讓一票綠委不敢上車,黨內不解,「徐國勇都已經扮黑臉了,為何賴清德還要搶著扮黑臉?」
柯建銘被「逼宮」後,一改過去強勢態度,在上會期8月底朝野協商身段放軟,也不再「盤古開天」冗長發言,反而是時任幹事長吳思瑤比較強硬,9/1新會期報到日,柯建銘甚至主動向藍白黨團總召傅崐萁、黃國昌表達「遞橄欖枝」,不管藍白立委如何挖苦,柯建銘只是靜靜的挨罵,展現十足風度,凸顯自己可以改變路線與藍白對談。
幹部有多重挑戰 「應訓練慢慢銜接」
而相比之下,賴清德處理手法顯得過於粗糙,這波操作反而重傷賴清德威信,老柯被如此對待,大家心中有所忌憚,未來是否也會像老柯一樣被祭旗。
即便想要柯建銘辭職,但民進黨團要面對的是下一位總召接班人在哪?六長又在哪?本屆立院結構朝小野大開始,面對藍白強勢攻勢,黨團找幹部就充滿挑戰,加上幹部需要時常守在立法院,部分區域立委興趣缺缺,過去幹部通常都會找三屆以上立委,上會期卻找不分區立委救援,「阿信幹事長」吳思瑤卸任前就懇切呼籲黨團同仁出來承擔,新會期不分區立委范雲一度登記書記長,但最後撤回,5日登記截止,結果是無人報名。
對於總召角色,有綠委表示,曾當過幹部、委員會召委就知道,總召要與各召委、部會溝通,絕對有其專業,且必須熟悉很多領域,例如講到缺工問題,是勞動部權責,但也與多部會政策、法律環環相扣,總召必須跨部會協調,不是平常人可以做的,一定要非常資深,「其實幹部應該一直被訓練,慢慢的來銜接。」
這名綠委認為,黨團幹部接班問題也同樣存在於國民黨,兩黨都有資深委員在立法院,問題是不一定有當總召的意願,新系立委蔡其昌已經有立院副院長經歷,比起其他人擁有跨部會溝通協調優勢,因而被點名接棒總召,假設未來要培養蔡其昌接棒,蔡恐要先有黨團幹部歷練。
黨團內不缺人才 原因在沒被賦予責任
也有綠委私下表示,黨團沒有接班真空問題,「大家都是即戰力。」資深委員都了解立法院運作狀況,其實很多事情是因為有些人「沒有被要求、被賦予責任」,而國民黨的立委羅智強、王鴻薇也是第一屆就擔任幹部,現在立法院根本不按照規矩,「立法院要培養接班梯隊,嫻熟議事規則,誰有經驗可以上」,已經被打破。
綠委表示,很多人已經當過超過三屆以上,現在誰願意出來承擔?黨團幹部常常犧牲屬於自己時間,包括選民服務、法案研究時間,花更多心思面對藍白招數,就算未來不對抗,如何跟藍白尋求最大的共識,都要花時間磨,找到最大的平衡點。至於總召本身也是吃力不討好工作,尤其現在民進黨不是多數,勢必壓力變大,戰術運用要靈活,知道人民需要什麼。
舉例來說,放5天假與發1萬元,立委卡在中間,身為民意代表應該傳達民意,但行政團隊有難處,確實需要衡量,總召可能在人格特質上,軟硬之間變化要非常快,什麼時候立場要站穩、什麼時候要放軟,「若國民黨來硬的,全部表決過關,壓著你做,如果不做是違法,但他們用違法方式逼你做,如何不用掉進永無止境的輪迴,確實是很大壓力。」
至於柯建銘逼宮聲浪是否趨緩?不具名綠委認為,黨團要有不一樣的人上來才有新氣象。總召認為任期到明年,如果按照遊戲規則走,當然是如此,如果大家經過協調,有不同看法,那也可改變,立法院遊戲規則,藍白都打破,如果民進黨一成不變,會跟不上時代及整體滾動民意。
綠委呼籲,應思考怎麼樣對民進黨、國家最好,不是針對個人,並非讓總召一個人扛成敗,但也要問「大家真的對於民進黨過去一年多以來,雖然我們很認真打架、論述,但這樣的戰術有很好嗎?改變一下不好嗎?」不認為是逼宮總召,而是有一股聲音認為民進黨戰術戰略、與藍白競合關係之間,要跳脫框架,換了一批人也許會有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