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遺落深山80年 「三叉山事件」墜毀中央山脈美軍機機槍被運下山

    2025-09-10 09:56 / 作者 中央社
    二戰時一架載運戰俘的美軍轟炸機墜毀台灣三叉山附近,如今政府罕見提及此事,並把軍機上4挺機槍運下山。取自朱和之臉書
    民國34年二戰結束,一架載運戰俘的美軍轟炸機墜毀台灣三叉山附近,機上25人加上前往搶救的26名日本軍警和台東民眾全數罹難。今年二戰結束80週年,政府罕見提及此事並把軍機上4挺機槍運下山。

    日本在民國34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同年9月10日一架載運自日本俘虜營釋放的盟軍戰俘的B-24轟炸機,墜毀中央山脈三叉山附近的拉庫音溪。

    機上戰俘有11名美國人、4名荷蘭人、5名澳洲人,及5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而當時前往山上搶救的9名日軍警及包括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客家人及閩南等合計26名關山地區民眾,同樣遇到暴風雨罹難。

    當年僅有台灣新報在民國34年10月24日以不到300字的篇幅進行報導,從此這群處於政權遞嬗中的日本軍警和百姓義行事蹟,完全淹沒於歷史灰燼中,不再有人關心。

    直到民國87年台東關山鎮公所委託中研院研究員施添福教授寫關山鎮誌,在田野調查時意外聽到民眾談起此事,才讓此事件曝光,並在民國90年4月間在親水公園設置紀念碑,此時距事發已隔56年,但紀念碑儀式結束後,此事件再度被遺忘。

    總統賴清德今年8月間在臉書談到「三叉山事件」說,當時前往救援者包括日本憲兵與警察,原住民及包含閩南、客家族群在內的台灣人,卻因惡劣天氣也不幸罹難,這場災難被稱為「三叉山事件」,當時沒有人區分彼此是同盟國或軸心國,而是即便冒著危險,也要搶救寶貴的生命。

    日前國防部接獲指示,派遣人員上山,前往當年飛機殘骸所在地之一的拉庫音溪,現場散落包括機輪、引擎、水壺、蒙皮及5挺機槍等大小零件,當時的慘狀依然怵目驚心。

    國防部日前委由協作將4挺機槍背至嘉明湖停機坪,今年9月8日上午再由CH-47運輸直升機送下山,預計放在完工後的軍事博物館,讓大家牢記二戰教訓。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