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家俊專欄:柯文哲拉司法上政治祭壇

    2025-09-10 12:16 / 作者 王家俊 / 主筆
    柯文哲稱冤獄,對支持者喊絕不投降屈服。資料照 廖瑞祥攝
    柯文哲羈押一年後交保,身穿印有「KP」字樣的白色T恤現身,先是悲情訴求父親病危時是最難捱的時候,兩度點名批評總統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並把國民黨挺過大罷免32比0歸功自己的司法案件、檢察官因素。上車前,柯P對支持者喊話「絕不投降、絕不屈服」。

    那個大家熟悉的柯文哲回來了。睽違多時,他再度搖頭擺尾、以高度政治語言,攪動台灣政壇。

    對民眾黨來說,柯文哲的大動作與人氣,確定了黨內只有「一個太陽」。柯作為創黨主席、精神領袖,無須任何形式上的加持,喜悅與榮耀自動歸位。黨主席任期到2026年底的黃國昌,只是柯眼中的大將、黨務代理人。柯文哲交保一天,對民眾黨的實質影響力,遠勝黃國昌。柯挾小草令昌的基調也是確定的。

    對國民黨來說,柯文哲是比黃國昌更難對付、更有政治能量的「黨友」。柯光是把大罷免戰果收到自己囊中,想選國民黨主席的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舉雙手贊成藍白合,切割子弟兵游淑慧、應替批柯言行負責,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盧秀燕挺也不是,反也不是。就知道柯文哲的謀略,壓根沒把國民黨看在眼裡。

    對民進黨來說,柯文哲視如死敵、沒有好話,卻也惜字如金。他把矛頭對準賴清德一人,讓國家四分五裂,並以教訓口吻要他「好好想一想」;一舉把涉己案件,上升到總統領導的國家危機。

    柯文哲談得最多的是對司法案件的感想。從去年8月底至今年9月初,柯因京華城案及政治獻金案,在法院展開多輪法律攻防戰,遭北檢以涉嫌收賄、圖利、侵占、背信等罪起訴,總計求處28年6月徒刑。柯很清楚,想脫身,必須先司法、後政治,否則甭談2026、2028。柯的選擇卻是先政治、後司法。

    柯文哲以「第一次見到陽光」、「我是朝廷要犯」、「獄友都是選過的」、「幾個檢察官摧毀司法的社會信任度」等,從抱怨羈押時間過長出發,巧妙連結涉犯的京華城案是「政治冤獄」。柯把看守所的見聞、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無限上綱並隱約指涉「執政黨黑手伸進司法」、「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無論判決結果如何,他都是被政治迫害、坐黑牢,形塑受難者形象。

    「政治問題,司法解決;司法問題,政治解決」是不少人戲稱威權時代的基本手法。柯文哲稱台灣民主化30多年,不該有冤獄、政治案件,只說對了一半。他拿不出賴清德政治追殺、政治侵害司法權的證據,忘了自己是被告,化身正義象徵,把政治與司法做出錯誤連結。不用檢察官,柯即已摧毀司法信任。

    柯文哲出招,政治勢力隨之起舞,無助釐清2案的本質。檢方指控柯在京華城案涉犯圖利、職務收賄罪,以及在台北市長任內違法提高土地容積率,讓威京集團獲得超過百億元不法利益;在政治獻金案中,柯被指控侵占民眾黨政治獻金及競選總統政治獻金等。柯在法庭上如何自證清白,這些才是核心。柯文哲如果想在政治上續命,不應該狀似避開政治、卻以更多施展政治手腕的舉措,企圖干預司法。

    柯文哲交保後,想告訴社會大眾的事很多。最不應該的是司法問題政治解決,把涉己案件拉上政治祭壇。
    王家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