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4國慶】賴清德首提「台灣之盾」  學者:完成國防、民防、心防三合一更有能力自我防衛

    2025-10-10 16:46 / 作者 陳祖傑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資料照。郭宏章攝
    總統賴清德今(10/10)天發表國慶談話時,提出要加速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台灣嚴密防空系統,並宣告在今年底之前提出國防特別預算。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這種整合各種空域的防空系統,就是要確保台灣的空防安全、國家生存;也肯定有了國防與社會韌性整合,才能達到國防、民防、心防三合一 ,無論面對天災或武力威脅,台灣更有能力防衛自己。

    賴清德提出要加速打造「台灣之盾」,蘇紫雲表示,使用Dome這個詞彙,就是延伸自以色列的鐵穹,以及美國的金穹,台灣現在面對中國東風15、東風16等彈道飛彈、東風17的高超音速飛彈、大量的長劍巡弋飛彈、無人機,會構成新的防空挑戰。他認為,賴清德以三軍統帥的高度發現這些威脅,並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技術性整合既有的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以及這次國防展出現的強弓飛彈,具有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超低空的防衛能力,加上中科院推出的雷射防空系統,能確保台灣空防安全、國家生存。

    蘇紫雲提到,台灣的國防預算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開始逐步增加,預計將於2030年前比北約早達成5%,賴清德也說,投入國防預算不只基於自我防衛需求,並能帶動經濟成長,因為台灣的許多隱形冠軍,早就參與美國的國防供應鏈,現在將其整合起來,讓國防產業進化為國防經濟,其經濟加乘效果是投入的1.8倍,等於投入100億元能帶動180億元的產值,對於就業、產業升級、技術轉移,都是良性循環。

    對於賴清德的演說,蘇紫雲給予肯定,認為除了既有的軍事防衛,也高度重視社會韌性,顯示民間總體的力量更為龐大,有了國防與社會韌性整合,才能達到國防、民防、心防三合一 ,無論面對天災或武力威脅,台灣更有能力防衛自己。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也表示,「台灣之盾」強調空防安全的重要性,已經脫離傳統防衛概念,而是涵蓋全空域安全的全面提升。他認為,「台灣之盾」與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相比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尤其台灣面對的中國軍事威脅極為明確,提出「台灣之盾」正是為了有效防禦中國可能的侵略,這是賴清德為未來國防發展劃下的重要方向。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