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景森:鄭麗文中國人認同是選擇 認同中共武統才是敵對行為

    2025-10-19 11:17 / 作者 王家俊
    張景森喊話民進黨勿二分法看鄭麗文,指認同中國武力併吞才是敵對行為。資料照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對於鄭麗文稱「我是中國人」等兩岸論述,行政院前政務委員張景森認為,民進黨千萬不能再用膝蓋反射方式對抗,再用「中國人/台灣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跟鄭麗文差別要放在政治領域上。他說,鄭認同中華文化不是問題,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這個對台灣懷有敵意、以武力併吞為目標的政權就不是「個人自由」的選擇,而是「敵對行為」。

    張景森上午在臉書發長文談鄭麗文與「中國認同」的界線。他說,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在競選期間公開表示:「未來所有台灣人都要能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鄭麗文強調「中國人」的身分自豪感,主張台灣人應重新接納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與歷史連結。這樣的論述,既是她個人的政治宣示,也反映出國民黨內部對兩岸關係重新定位的企圖。

    張景森認為,面對這樣的論述,綠營膝蓋式的反應,覺得鄭麗文完了,國民黨完了。國民黨紅統化了。以後大選很好打了!他個人的看法不一樣。他說,鄭麗文過去是台獨論者,如今自稱「中國人」,這是個人意識選擇。在文化、歷史與情感上對「中國」懷有歸屬感,這在台灣社會並非不可理解,也應該被接受。

    張景森表示,民主進步黨黨綱強調:兩個在地緣上相近、經濟上互利、文化上共源的國家,也不可能永遠互相仇視、互設門檻。也就是說,民進黨承認台灣與大陸在歷史/文化/經濟上有連結,但強調「主權」、「獨立自主」與「對等」的重要性。

    他說,綠營過去內部存在一些極端傾向的激進台派,對於個人「中國認同」中屬於血緣、文化或歷史的部分,帶有敵意,連帶對所有中國的事物都採取極端否認與排斥的態度。這樣的狹隘立場製造更深的對立,把支持民主自由獨立的中性選民都推開了,或者製造帶有中國情感認同者的內心不安。這些不寬容、動輒貼標的極端言論,應該徹底從民進黨的主流論述中清除出去。

    張景森說,唯有包容多元、尊重文化差異,和歷史背景,民進黨才能成為真能夠領導台灣整體社會的政黨。

    張景森強調,面對鄭麗文「要讓台灣人都能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的主張,民進黨千萬不能再用膝蓋反射的方式去對抗。再用「中國人/台灣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或者「中國好爛、沒什麼好自豪、光榮的」那樣的回應。這只會再次鞏固台灣內部族群與認同的對立,限縮了的民進黨的政治空間。反之,唯有包容多元、尊重文化差異、尊重歷史事實,民進黨才能成為真正代表台灣整體社會的政黨。

    張景森建議民進黨,跟鄭麗文的差別要放在政治領域上。認同中華文化不是問題,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這個對台灣懷有敵意、以武力併吞為目標的政權——就不是「個人自由」的選擇,而是「敵對行為」。文化認同可以多元,政治效忠必須唯一。

    張景森說,目前不能夠依照鄭麗文的言論就把她定性為敵人,必須看她之後的行為。在政治上效忠北京、企圖協助中國政府影響台灣命運的人,無論其出身、背景或語言情感,都已站在台灣的對立面。這樣的人就不是政黨的政敵,而是人民的公敵。

    張景森最後提到,民進黨若能遵照黨綱,以此為原則,就能最大程度地團結台灣人民——包括那些在文化上、情感上、歷史臍帶上仍認同中國、但在政治上珍惜台灣民主、自由與主權的國民。這才是成熟民主社會應有的態度:尊重多元文化認同,堅守唯一主權立場。
    王家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