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家俊專欄:鄭麗文啟動盧秀燕「自毀裝置」

    2025-10-22 06:01 / 作者 王家俊 / 主筆
    鄭麗文選黨主席時曾同框盧秀燕吃播。翻攝鄭麗文臉書
    民進黨出身、喊「我是中國人」的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有人形容,這是棄選黨主席的台中市長盧秀燕啟動了2028大選「自毀裝置」。

    盧秀燕選擇不奪黨權,當然是避險的政治考量。但這層考量背後,必須有戰略、戰術,對「未來黨主席」有想法,並且擇定可控的黨主席候選人,以確保2028不出亂子,順利出線。在兩波大罷免後,現任主席朱立倫是盧秀燕可控、穩健的首要合作對象。但盧朱未溝通,顯然盧不願把入場券的主導權交給朱。

    六人爭霸局勢底定後,盧秀燕面臨第二個機會與挑戰。她必須有定見,支持利己、穩黨的特定候選人。盧秀燕閃得太遠了,看似挺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又自毀「選擇」,支持人選轉趨模糊。盧不表態就罷,偏偏盧系立委黃健豪選前幾天批鄭麗文「履歷蒼白」、「沒贏過一場選舉」。戰術搖擺,連自己人都看不懂。

    盧秀燕當然不可能承認,黃健豪的大動作由她授意,目的在「挺郝」、「抑鄭」。其政治手法之粗糙。選舉結果證明,這招也無效,鄭麗文毫髮無傷,也逆轉不了郝龍斌選情頹勢,形同政治上放槍。鄭麗文以過半支持率勝出,鄭對盧的疑慮,只會深。況且,挺盧選總統到底,未必符合鄭麗文背後複雜勢力的利益。

    而鄭麗文的兩岸主張被質疑「紅統、親中」,包括提出「兩岸同屬一中、中華民國一中憲法」論述,兩岸和解合作,開創「百年和平基業」。她形容兩岸應「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延續前主席連戰主張兩岸和平的路線。盧秀燕選前表態不是,不表態也不是,把自己弄得進退維谷。鄭勝出後,盧也不用表態了。

    鄭麗文近日大力主張,將會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盼凝聚台灣主流民意,設定以「國民黨政權、國民黨總統」訪中目標。從選前到選後,盧秀燕的政治選擇,看似與鄭麗文成了平行線,都不在穩定、正確的位置上。鄭麗文從黨魁竄起,反觀盧秀燕選擇、判斷似乎失準,從怯戰到政治能量流失,形成強烈對比。

    選後,國民黨內傳出不少盧秀燕2028「定於一尊」生變的雜音。選過總統、與鄭麗文路線或許更為吻合的立法院長韓國瑜當然可能取而代之。韓國瑜論高度、論戰略位置,論死而後生的意願,在鄭麗文掌黨權後,都比盧秀燕更有優勢。另一種極端的說法,鄭麗文選黨魁都可以造浪成功,2028也可以自己上。

    鄭麗文掌四年黨權,將分配國民黨2026縣市長選舉地方資源、2028總統立委提名權與不分區主導權,以及協調藍白合的利益。這是一塊很大的餅。再不甘心的國民黨人,也必須與鄭麗文和平相處。盧秀燕對黨中央幾乎毫無主導權,看不出有太多叫板的籌碼。盧的2028之路,從板上釘釘,一舉回到解放前。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並非「橫空出世」,而是經歷過一長串盧秀燕自毀過程而勝出。盧秀燕「棄選」、「棄朱」、「遠鄭」,看似沒有選擇。其實等於做了選擇。
    王家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