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TaiwanPlus爆拒絕「台灣腔英文」播報 監察院批歧視要求文化部檢討

    2025-11-06 13:40 / 作者 駱肇樑
    監察院指出,TaiwanPlus新聞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外籍主管,更有外籍主管拒絕台灣腔調英文播報,歧視本國人才。。太報資料照
    文化部自110年起辦理「發展國際數位傳播計畫」,以TaiwanPlus為主要平台,不過監察院今日(11/6)指出,經調查發現TaiwanPlus觀眾觀看次數區域集中於亞洲及美洲地區,另新聞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外籍主管,更有外籍主管拒絕台灣腔調英文播報、歧視本國人才的情況,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通過監察委員林郁容、紀惠容和王美玉等三名監委的調查報告,促文化部檢討改進。

    根據三位監委調查發現,儘管TaiwanPlus觀看次數與時數呈現成長趨勢,不過觀眾觀看次數區域集中於亞洲地區(67.6%)及美洲(20.6%),兩者合計已逾88%,歐洲、大洋洲等地區占比偏低,雖觀看次數與時數呈現成長趨勢,不過整體推廣成效與擴展國際能見度之政策目標仍存有落差,且未進一步分析觀眾停留時間、互動行為、回訪率或區域別內容偏好,流於表面統計,亟待文化部檢討現行推播策略與節目內容設計,以提升TaiwanPlus國際傳播效益,強化台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及能見度。

    監委另指出,TaiwanPlus作為我國對外傳播之公共媒體平臺,新聞內容應真實反映台灣觀點,並具備國際傳播力,但TaiwanPlus編採決策權限高度集中於少數主管,跨國團隊共識不足,對國內與國際新聞之選題標準差異顯著,亦曾發生新聞焦點失準情形,影響公信力與形象。

    監委指出,主導新聞編採的外籍主管對台灣社會脈絡掌握有限,和我國編採人員在新聞選題和處理方式上意見分歧,面對重大國際或本土事件時,常出現判斷標準不一情形,且決策權限集中於外籍主管,這樣的組織架構凸顯TaiwanPlus已浮現編採失衡的風險,文化部應研議如何建立具台灣視角的編輯架構與強化本土新聞專業參與,以確保新聞內容的在地性與國際傳播力。

    監委進一步指出,TaiwanPlus是以英語為主的國際傳播平台,原本應展現台灣多元文化與語言特色,不過根據監察院證人表示,過去曾發生因英語具台灣腔調,而遭主管拒絕出現在鏡頭前播音,顯見平台內部對播報人員安排存有不合理情形。

    監委表示,TaiwanPlus目前播報人員已涵蓋英國、美國、印度、紐西蘭等多種口音,卻唯獨排除台灣口音,不僅違背了平台「傳遞台灣觀點」初衷,也有歧視本國籍人才之虞,文化部允應檢討TaiwanPlus播報人員選任標準,亟需建立多元包容的語音政策,並保障本國籍英語人才合理參與權,以落實公共媒體的文化代表性與社會責任。
    駱肇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