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王家俊專欄:鄭麗文兩岸戰略的清晰與模糊 從一國兩區、何鷹鷺說起

    2025-11-20 14:10 / 作者 王家俊 / 主筆
    鄭麗文兩岸路線有其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之處。資料照 李政龍攝
    國民黨最近在兩岸立場上有兩件大事被檢視。副主席蕭旭岑提出「一國兩區」概念,遭民進黨官員與民代批評配合中共統戰。另一方面,國民黨中常委何鷹鷺因穿著印有毛澤東頭像的衣服,在抖音高調主張「早日統一」、宣揚「祖國懷抱」等並涉及推崇中共領導人,第一時間遭國民黨考紀會祭出停止黨職處分。

    這兩件事情踩的立場、政治高度、處理手法與力道拿捏大不同。民進黨若以國民黨是否也該對蕭旭岑停權、非僅鍘何鷹鷺的簡單邏輯來論斷,恐怕有點看得太過簡單。

    首先,蕭旭岑的說法並非新創,也非要總統自貶為「區長」。而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概念,將台澎金馬定義為「自由地區」,將中國定義為「大陸地區」。前總統馬英九早在2012年總統就職演說,就將一國兩區表述為「一個中國,兩個地區」。同年,國民黨前榮譽主席吳伯雄在會見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時也提出「一國兩區」為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法理基礎。

    蕭旭岑被視為鄭麗文兩岸舵手、頂梁柱,當然深知,必須站在憲法基礎上論述,以及「一國兩區」可能的政治聯想與效應。這是其刻意操作的模糊之處。

    「一國兩區」當然是民進黨不樂見的兩岸主張。蕭旭岑的目的是逼對手跳起來,藉此市場區隔。遭民進黨批評當中共發言人後,蕭旭岑引述前總統蔡英文曾在2002年陸委會主委任內表態,現行兩岸關係條例「一國兩區」法理概念,涉及憲法增修條文架構改變,仍不宜調整。綠營即不再追殺。

    在蔡英文、馬英九各自論述「一國兩區」十多年後,藍綠與台灣政情時空轉變很大。蕭旭岑重提馬英九路線及相關概念,算是幫鄭麗文論述兩岸的安全牌,四平八穩,看得出鄭、蕭的默契。他強調藍、綠賣不同的兩岸產品,最終由人民選擇。不可諱言,鄭麗文追思前共諜吳石一事出招,被視為兩岸路線躁進,能否因為蕭旭岑打兩岸牌、馬英九路線得分,關鍵仍在鄭本人。

    國民黨人士私下透露,火速開鍘何鷹鷺的邏輯是,一般人或陸配講統一,可以歸納在言論自由範疇,但何不只是陸配,政治身分是國民黨中常委、發言代表國民黨,當然不能親共、親毛至此。國民黨在台灣做政治生意,當然必須懂得清楚辨別,挺陸配、言論自由以及中常委踩在中共立場,混淆祖國、國共利益攪和在一起的差別。當然不能偏離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立場的主軸。

    對何鷹鷺這樣一個未必具有社會聲望的人開鍘,成本很低,可見鄭麗文在鋪陳其被視為向中國傾斜的兩岸史觀之際,仍需迫於現實政治處理。此外,國民黨中常委的結構、代表性、政治分量,與主流社會有巨大落差,早已經到了必須處理的時候。否則高層只能一再接受檢舉,以政治判斷、處理問題人物來滅火、止血。

    蕭旭岑精準操作中國議題,與民進黨論戰,有別於何鷹鷺拍促統片踩兩岸紅線、害死國民黨的低級觀點。可見國民黨有其兩面性,並非亂無章法的走綠營期待、一頭撞死的「我是中國人」、「統一女神」路線。某種程度,國民黨比外界眼中的「統派」更靈活、具有彈性。懂得轉彎。

    從一國兩區、鍘何鷹鷺事件來看,鄭麗文、蕭旭岑主導國民黨的兩岸路線自有其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之處。鄭麗文兩岸路線被視為錯亂、搖擺,能否透過蕭旭岑提出馬英九多年前「一國兩區」的概念、對何鷹鷺開鍘得分,有待觀察。民進黨人與「台派」似乎也該思考一刀切、貼標籤的論述手法能否持續奏效。
    王家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