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提升保育效率與維持必要設施品質 內政部研議國家公園「使用者付費」

    2025-11-20 16:41 / 作者 楊文琪
    內政部今日召開部務會報,會後對外說明討論議題。內政部提供
    內政部長劉世芳今(11/20)日表示,國家公園、濕地及海岸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碳匯關鍵場域,將持續精進相關科研教育及自然碳匯、組織碳盤查工作,以實現我國2050淨零排放目標。同時,為強化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確保永續服務品質及落實環境維護,國家公園署將審慎評估「使用者付費」的可行性。

    內政部今日召開部務會報,安排國家公園署報告「國家公園自然碳匯調查、碳盤查成果及後續精進方向」及「評估國家公園入園收費之可行性」。內政部指出,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物種豐富但脆弱,任何對棲地或野生動物的驚擾行為都可能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此外,極端氣候也增加步道及設施維修難度。

    為提升保育效率與維持必要設施品質,內政部說,國家公園署將審慎研議「使用者付費」,期能讓使用者共同承擔環境責任,推動更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目前國家公園署將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充分對話與溝通,以確保政策兼具保育效益與社會接受。

    內政部呼籲,國家公園是重要的碳匯寶庫,進入園區從事活動的民眾,應採取低碳永續的行動,落實「無痕山林LNT」行為準則,共同降低碳排放,達成國家淨零轉型的目標。

    另外,國家公園署已完成9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年度自然碳匯估算,為22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接近1萬80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每年碳吸存量;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完成以2023年為基線的組織碳盤查作業,並以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示範據點,率先取得「美國國家標準協會認證委員會(ANAB)」認證的溫室氣體查證證書,這項成果不僅驗證了國家公園碳管理作業規範中活動數據的完整性與碳排放量估算可靠性,更為台灣樹立組織層級碳盤查的示範標竿。

    在重要濕地碳匯方面,國家公園署至今已累積7類具代表性重要濕地的碳匯實測成果,將持續分年分期調查,預計於2028年前完備內陸型與人為型(12類)重要濕地自然碳匯調查。
    楊文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