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社社長羅浚晅表示,超過50個民間團體考慮未來升級為「台灣之盾民主聯盟」。資料照,呂志明攝
台灣北社等台派團體今天(11/28)聯合超過50個民間社團表示,支持總統賴清德提出的國安行動方案,推動「台灣之盾」等建軍計畫,也宣布將推動民團升級為「台灣之盾民主聯盟」,同時向民眾喊話,應認清中共在台協力者的真面目。
面對中國對台灣與印太區域威脅日益升高,賴清德日前宣布啟動「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8年投入1.25兆元國防特別預算強化戰力,打造台灣之盾,守護國家主權。
台灣北社社長羅浚晅表示,北京正在從各種角度侵蝕台灣主權,除了在國門外的敵人,也有許多在地協力者在國內騷動,國內部分人士配合北京論述,主張一國兩制或和平統一,破壞台灣生活方式,呼籲政府應依法行政,對配合境外勢力破壞憲政者予以嚴懲、驅逐。
羅浚晅指出,政府推動「台灣之盾」象徵防衛、保護,而非挑釁、戰爭,台灣要和日本、南韓一樣,提高自我保衛與嚇阻力;這不是統獨之爭,而是自由和不自由的選擇。唯有團結,才能讓敵對勢力明白台灣不是可被犧牲的邊陲、是2300萬人的共同家園。
彭明敏基金會董事長楊黃美幸則表示,從歷史可看出,1945年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後的香港,以及西藏簽署和平協議的下場等案例,證明跟中共和平談判是與虎謀皮,台灣必須增加國防預算才能守護主權。她認為,中國反對台灣軍售,台灣在野黨卻主張刪除國防預算,意圖恐怕跟中國相同,台灣人應認清這些在台協力者的面目。
台灣教師聯盟理事長潘威佑認為,除了軍事上的「盾」,台灣也要具備民防教育及媒體識讀能力;教育的責任就在避免人民在心理戰中低頭、自我放棄,全民都具備民防技能與識別認知作戰能力,台灣就不會被瓦解。
羅浚晅表示,未來超過50個社團將升級為「台灣民主之盾聯盟」,以台灣的立場與敘事,採取實力主義與現實主義捍衛國家安全,避免「放棄台灣」的政治論述,讓社會堅定主權與民主選擇,共同支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