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港貨櫃碼頭。廖瑞祥攝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月外銷訂單為469.7億美元,年減3%,中止此前連續10月個正成長。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主要是春節落點不同所致,預計2月就可以恢復正成長。
經濟部之前預估1月訂單上看465億美元,最終表現符合預期。
受到春節期間變動影響,
7大主要接單貨品中,只有電子產品維持正成長。1月電子產品接單177.1億美元,年增1.5%。黃于玲表示,主要是AI、高效運算商機熱絡,帶動IC製造訂單續增,其中又以接自美國訂單增加16.4億美元最多,但陸港訂單減少,抵銷部分增幅。
受農曆春節影響,加上海外同業低價競爭,傳統貨品中,包括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機械接單全面負成長;除機械外,其他貨品減幅都在2成左右。春節因素淡化後,累計前2月訂單能否轉正?黃于玲表示,仍需待2月訂單出來看才能明朗。
從接單地區看,美國因受惠電子產品需求持續增溫,1月外銷訂單163.8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年增6.4%。
中國大陸及香港則受到春節影響,廠商已提前拉貨;1月訂單萎縮到只剩86.8億美元,年減18.3%;是主要接單地區中衰減幅度最大者。
接自東協、日本的訂單也不受春節變動因素影響,皆維持正成長;東協接單92.4億美元,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8%;日本接單23.5億美元,年增8%。
黃于玲說明,東協市場主因是有廠商接獲一次性大單,金額達12億美元;據了解,該貨品為船舶。日本則因資訊通信貨品訂單增加1.4億美元,廠商表示,有資料中心客戶對伺服器需求增溫,以致訂單成長。
經濟部也進一步預估
2月外銷訂單約在435億美元至455億美元之間,呈現月減、年增,
年增幅約15.3%至20.6%。併計1-2月訂單預估會在905億美元至925億美元之間,年增5%至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