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22日召開第一季線上法說會。圖為力積電大樓。翻攝自公司官網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今(4/22)召開2025年第一季法說會,法人關注美國關稅對營收獲利影響,總經理朱憲國表示,力積電直接輸美晶片只佔全公司「萬分之五」,這些產品也都不在美國進行封測,若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直接課稅,對力積電幾乎沒有影響。
力積電首季營收111.16億元,大致與上季(111.32億元)持平,若與去年相比,則年增2.7%。首季營業毛利淨損5.36億元,毛利率是–4.8%,虧損情形比上季(–11.12%)改善,本季每股虧損也從上季0.37元降至0.26元。今年資本支出仍維持4.53億美元,主要用於既有設備維護,並沒有大規模的新增產能支出。
提到美國關稅對公司營收獲利的影響,朱憲國表示,力積電直接輸美晶片,只佔萬分之五,且以樣品為主,這些客戶的封測也都不在美國。因此,美國若要對台灣半導體直接課稅,對力積電幾乎沒有影響。
有法人問到美國關稅目前處於暫緩期間,力積電是否有接到其他國家的轉單?對此,
朱憲國表示,目前轉單情形並不明顯,但也沒有發現砍單情況,他坦言「關稅政策變來變去,客戶仍在觀望」,不過預計從5、6月之後,客戶能見度就會變得比較差。至於是否會針對關稅影響的最壞情況進行評估?力積電財務長邵章榮指出,目前關稅政策仍未確定,但全球成熟製程主要來自台灣、中國兩地,倘若美國加諸在中國的關稅高於台灣,則力積電和台灣其他晶圓代工業者,所受到的衝擊就相對有限。
對於首季營運情形,朱憲國表示,包括8吋、12吋晶圓首季都有急單湧入,12吋記憶體投片則相對較弱。本季營業毛利金額比上季增加7.02億元,主因來自於產能利用率提升以及產品組合優化。
他繼續指出,第一季產能利用率約73%,估計未來幾季也是位於此水準。若因為關稅不確定因素,讓客戶在未來90天內急著拉貨,有可能帶動價格上漲,對毛利率的貢獻當然是正面的,預估第二季動能仍可持續下去。
朱憲國表示,Q1淨損金額約11億元,也比上季減少4億左右,主要貢獻來自於協助印度塔塔電子建廠的授權金和顧問費在首季認列,約有16.8億元台幣技轉費入帳。目前力積電與塔塔合作依計畫進行,目前進展順利。
他強調,首季入帳的塔塔技轉費用只是一小部分,之後將視雙方合作進程,以及達成率來支付後續費用。若接下來幾季有入帳會持續公開數目。目前虧損主因是銅鑼廠規模不夠,就算填滿8.5K產能還是很吃力,但若扣掉銅鑼廠部分,力積電是有盈餘的。
另有法人問到,除了印度之外,是否有其他國家接觸合作建廠事宜。對此,力積電發言人譚仲民表示,確實是有來自中東、歐洲業者或單位的小型接觸和需求,但仍未到達具體可行階段,且後續需視公司本身的人力資源能量和對方提的條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