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奈米製程正如火如荼進行試產中。圖為12吋晶圓。取自TSMC
經濟部統計處今(23)日公布
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7.51,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率22.31%,除了是連續第14個月正成長,增幅也是5年2個月以來最大。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除了AI及相關商機持續,也與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延後,客戶拉貨動能增加有關。
從主要行業別來看,
4月包括電子零組件、積體電路業、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等3項指數全都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其中,電子零組件指數118.53,年增36.48%,為連16紅,增幅是14年10個月以來最大。其所屬的積體電路業指數133.63,年增44.43%,也是連16紅,增幅為5年2個月以來最大。
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指數176.06,年增47.15%,為連續第22個月正成長。
雖然泛ICT貨品表現亮點,但傳統產業仍受客戶需求保守及市場競爭影響而呈減產。包括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仍呈現負成長;基本金屬業則受惠半導體、印刷電路板業所需,指數由負轉正。
黃偉傑說明,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帶動金、銀靶材需求,印刷電路板則帶動銅箔需求,即便鋼市依舊疲軟,基本金屬業仍結束連續4個月負成長,轉為微幅成長1.25%。
黃偉傑也表示,汽車及其零件業指數仍年減2.15%,但國產車零組件已通過標準測試,逐漸恢復生產,加上受惠美國汽車及零組件新關稅措施前,客戶加速拉而增產,已抵銷部分減幅。
累計今年1-4的工業生產指數為100.4,年增14.31%。展望未來,
經濟部預估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08.67至112.67,年增率在11%至15.1%左右。黃偉傑表示,預估5月的年增率較4月實際增速來得保守,主要是考慮受查廠商反映,自今年第1季開始的拉貨潮會慢慢減少,因而預估值較為保守。但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率還是相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