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洛杉磯港海運貨櫃。美聯社
外貿協會今(28)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經貿指數」(TAITRA INDEX),其中,「外銷預期指數」只剩27.8,遠低於臨界值50;企業也預期未來3年美國關稅平均可能增加超過20%的企業比率,是去年底調查時的3倍,顯示市場已在考慮高關稅成常態的可能性。
本次貿協經貿指數是在美國「對等關稅」發布後4月10日至22日執行,受查對象是國內外台灣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共回收有效問卷1,100份。
調查指出,
「外銷預期指數」去年下半年在美國大選前(2024/9/23)時為42.8,美國大選後(2024/11/18)時還一度攀升到45.1,本次調查只剩下27.8,近乎腰斬。貿協表示,該指數較去年底調查時明顯下滑,顯示企業對外銷前景態度轉趨保守。
風險方面,「地緣政治」(75.6%)與「經濟波動」(65.8%)超越去年居首的「經營成本」,成為最受企業關注的兩大主要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
企業對於川普2.0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影響時長看法有顯著分歧,約6成預期影響集中於其總統任內,另外4成則認為將會更久,甚至代表新經貿秩序的開端。貿協分析,此認知差異將影響企業短期乃至長期的因應與布局。
調查也顯示,
企業預期未來3年美國關稅平均可能增加超過20%~50%的比例為14.4%,是去年美國大選後的4.2%的3倍。貿協分析,這顯示市場已在考慮高關稅成常態的可能性,不過企業評估自身「關稅成本轉嫁能力」反而上升,「完全自行吸收成本」的比例下降,顯示企業正積極透過策略調整,提升其市場定價與供應鏈的應變能力。
在生產布局方面,
多數企業對赴美生產仍持觀望態度,但「已在美生產」或「計劃赴美」的比率合計增加至12.9%。同時,表示「不可能」赴美的比例從去年底的21.1%下降至15.5%;貿協指出,這顯示川普2.0影響下,企業在全球生產布局考量上保持彈性。
匯率方面,本次調查發現,企業對主要貨幣未來走勢預期出現顯著變化:新台幣兌美元,預期穩定持平者較上期明顯降低,而預期貶值者較升值者多。
貿協表示,本次調查呈現對等關稅政策下,對台灣出口企業衝擊的第一手考察:企業對前景看法趨於保守,並深刻體認到地緣政治等宏觀風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