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GENIUS法預告穩定幣盛況 陳冲:台灣虛擬資產交易 應有本土計價單位

    2025-07-21 15:12 / 作者 財經中心
    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鄒秀明攝
    備受市場矚目的穩定幣監管法案美國GENIUS法,7/18由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後生效,前行政院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天(7/21)分享觀點表示,穩定幣未來一年必然盛況可期,台灣如有意發展線上金融,取美元計價似乎錦上添花,若想在穩定幣國際舞台上享有一點話語權,他建議虛擬資產交易應有本土計價單位。

    他說,如非川普驚天拍板,加上香港挾境外人民幣蠢蠢欲動,貨幣競爭仍將止於檯面下。各國央行對穩定幣應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由於穩定幣類同貨幣(purport to be money),央行總裁不再能以不具備「交易媒介/計價功能/價值儲藏」等基本功能(像比特幣),而不予重視。

    以下是陳冲以「穩定幣的今生與來世」為題分享的觀點:

    穩定幣的今生與來世 作者:陳冲 2025.7.21

    近兩個月,穩定幣無疑是財金版面最火紅的話題,這當然與香港於5/31將稍早立法會通過的穩定幣條例刊登憲報有關,剛好碰上台北6/2穩定幣論壇,我在首場的主題演講,又逕指這可能是以香港為代理人的貨幣戰爭,發行標的是境外人民幣的穩定幣,無巧不成書,六月上旬起各地評論都大致以此為基調,展開正反兩面的討論;及至七月,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美國GENIUS法,經高潮起伏,終於7/18由川普簽署後生效,自此全球各金融中心,穩定幣法制已粲然大備。

    回想2021/4,本人在扶輪社聯合例會的一場演講後,針對Q&A聽眾就數位貨幣的提問,其中一段的答覆:如果說的是穩定幣,個人是非常看好,但目前各主要央行好像並不樂見。事後我(2021/5/20)還將答覆內容納入專欄,並蒙超過十家媒體轉載,回想起來,穩定幣的際遇,還真有點Rollercoaster。當年之所以對各國政府態度,消極看待,並非無的放矢,因為2019年10月起各財金巨擘已紛紛退出FB籌建的穩定幣協會Libra,2021/7/14聯準會主席鮑爾還逬出金句:如果有數位美元,你就不需要穩定幣了!強烈暗示美國終將發行CBDC(央行數位貨幣),穩定幣勢無用武之地,所以FB在2022/1/31變賣相關設備並解散發行協會,黯然退場。

    沒想到,遇上美國總統大選,2024/8川普在比特幣大會演說,喊出任內絕不發行CBDC,但會賦予穩定幣負責拓展的環境。川普重返白宮後,除兌現政見外,誠如重要經濟幕僚S. Miran在其研究報告(俗稱海湖莊園協議)指出,經三任總統的揮霍,美債累積已達37兆,後手承接乏力,穩定幣因需美元美債全額支撐,如果再有法律規制,當能炙手可熱,所以國會山莊經一再掙扎,斟酌利弊,演出近二個月的立法拉鋸大秀。

    穩定幣是否看俏?有趣的是,各界看法不一。我早年看好的說法,主要是著眼Payment stablecoin,聚焦其支付功能,又有跨境跨資產的便利,相信當年美國聯準會主席也持類似觀點,此由他有數位美元就無需穩定幣的論調,即可窺其端倪(美國新法第四章亦同)。當然由川普團隊的作風及USDC上市後的股價觀察,可以想像許多人所期待的不只是支付工具,這也是早年鮑爾聯手封殺Libra的顧慮與思維。

    對穩定幣,各國央行應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七月初ECB央行年會,許多非歐系的重要央行也積極與會,由會中發言,可以感覺總裁們的忐忑不安,由於穩定幣類同貨幣(purport to be money),央行總裁不再能以不具備「交易媒介/計價功能/價值儲藏」等基本功能(像比特幣),而不予重視。但正如六年前Libra籌辦時,央行們的顧慮,唯恐鑄幣權旁落,貨幣政策徬徨(升降息兩難),其中英國英格蘭銀行總裁Andrew Bailey的觀點最具代表性,2025/7/13總裁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擔憂商業銀行存款流失、出現平行金融體系(央行難以調控)、各地冒出美元穩定幣會稀釋歐元英鎊主權等疑慮,此種言論也反映在BIS(國際清算銀行)月前「經濟年報」第三章保留態度的文字中。如非川普驚天拍板,加上香港挾境外人民幣蠢蠢欲動,貨幣競爭仍將止於檯面下。

    目前觀之,在未來一年穩定幣勢不可擋,是否如川普去年期待會「安全負責擴展」,固未可知,但必然盛況可期。至於台灣,各界已漸有發行穩定幣的共識(尤其民間),但對發行台幣、美元或其他雜幣為基礎,尚在斟酌。取美元似乎錦上添花,也影響外匯及洗錢管制,台灣如有意發展線上金融,台幣虛擬資產交易,應有本土計價單位,想在穩定幣國際舞台上,有一丁點話語權,有心人宜慎重考慮。

    財經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