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積電洩密!3涉案校友「遭清大切割」 他籲校方面對:恐影響公眾信任

    2025-08-10 13:53 / 作者 曹岡陽
    台積電三名內鬼工程師遭肉搜,由上至下分別陳姓、戈姓以及吳姓工程。大圖路透社/小圖取自Threads
    台積電陳姓工程師離職後,涉嫌勾結在職的吳姓、戈姓工程師翻拍數百張台積電2奈米晶片製程、試產參數,將機密流向日本,遭依《國家安全法》收押禁見。3人均是清華大學校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科學系特聘教授周卓煇表示,「唯有面對,才能解決」,更舉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前例,盼校方不是只有切割,而是應該更務實處理校友所涉及的刑事案件。

    周卓煇今天(8/10)發文表示,這一次清華大學在面對三位校友涉入「台積電二奈米機密竊取案」,可以有什麼積極作為?好讓社會對吾等名校另眼看待?清華大學在此次事件中,雖然涉案校友均已畢業,校方在法律上無直接責任,但從教育本質與社會期待來看,「完全切割的態度」確實值得商榷。

    周卓煇分析,校方的「切割」是否合理?在法律層面,校友的個人行為,確實不應由校方承擔,校方亦無權干涉司法案件。(但不代表校方不能關心校友)在教育層面,三位涉案者均是畢業校友,外界難免質疑,學校是否在「專業倫理」、「智財權教育」或「價值觀培養」上有所疏漏?

    周卓煇指出,校方做法有否符合大眾期許?清華大學身為台灣頂尖學府,社會對的期待,不僅是學術卓越,更會希望所培養的人才,兼具「專業能力」與「道德操守」。若校方僅強調「校友個人行為」,而無任何自省或改進措施,可能被視為消極應對,甚至影響公眾信任。

    周卓煇也舉例說明,比較國際案例:哈佛、MIT如何處理校友爭議?在哈佛校友涉入的「安隆案」:哈佛不僅公開檢討,更將案例納入商學院教材,強化「企業倫理教育」。另外,MIT學術不端事件:校方主動調查並調整研究規範,防止類似事件。周卓煇說,這些學校的做法顯示,頂尖大學不僅追求技術創新,更應承擔「塑造業界倫理」的責任。

    因此,周卓煇建議清華可以採取的行動;即使校方不便評論個案,亦可從以下面向回應社會期待:
    一、公開聲明重視倫理教育,重申對學術誠信與智財權保護的立場。
    二、檢視現行課程,加強工程、資工等科系的「科技倫理」、「工程倫理」必修課程。

    周卓煇也建議校方與企業建立預警機制,在校友涉入重大爭議,校方可評估是否調整產學合作規範。

    最後周卓煇總結,切割是最低標準,反思才能提升價值。完全切割雖是合法自保,但若清華希望維持頂尖學府的領導地位,應更積極面對教育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真正的名校,不僅在培養「能力強的畢業生」,更該塑造「負責任的專業者」。此次事件,正是檢視教育方針的契機,而非僅以「已畢業」一語帶過。

    曹岡陽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