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暫時調整為20%;圖為8月5日基隆港貨櫃碼頭。路透社
經濟部政次何晉滄今(14)日說明,廠商輸美稅率是由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再疊加原本MFN(最惠國待遇)關稅構成,2者疊加後要面臨極端稅率的業者占比有限,
合計稅率達45%以上者只約占整體對美國出口額0.016%,以毛衣、成衣、鞋靴為主,而且受衝擊產品以提供美國客戶「打樣」為主。何晉滄說明,台美尚未簽署FTA,因此,8月7日起貨品輸美皆是在MFN(最惠國待遇)關稅的基礎上再加增20%。出口至美國農工產品平均稅率為3.3%,其中,工業產品平均3.1%,農業產品平均5%。經統計,銷美產品9成稅率都在5%以下,82.5%輸美工業產品為零關稅。
MFN稅率的極端值出現在紡織成衣、自行車等貨品;MFN稅率在25%以上的產品有毛衣、T-shirt、鞋靴,占整體輸美貨品金額只約0.016%。
稅率介於20%至25%之間的也是成衣服飾、泳衣、陶瓷玻璃等產品,占整體輸美貨品金額約0.005%。
稅率介於15%至20%的則為皮革製品(像是行李箱)紡織、成衣、服飾配件,占整體輸美貨品金額約0.1%。
至於MFN稅率10%至15%之間的除了紡織成衣,還有自行車;占輸美貨品金額比重約0.3%。
何晉滄說明,成衣、鞋靴、箱包等多已不在台灣,相關貨品輸美以「打樣」為主,多是提供給客戶的樣衣、樣鞋等樣品,影響有限。
MFN稅率5%至10%的產品則有手工具、石化 、塑膠 、傢俱、寢俱、紡織成衣。占輸美貨品金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