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李政龍攝
AI霸主輝達第二季財報繳出連續 11 季超越財測,但因 H20 禁令和 GB200 交貨進度,第二季資料中心營收低於預期,引發AI泡沫化疑慮。法人表示,輝達訂單配置問題,台積電明年上半年CoWoS產能利用率或在90%左右,不會全數滿載。就股價來看,投資人低估了 AI 長期需求,卻高估了短期營收。「錯失恐懼症」情緒推升台股這波飆漲7千點,AI供應估值過熱風險或將引爆。
輝達第三季略低於市場預期的550 億美元,但上修 AI 基建預期至 3-4 兆美元,2030 年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市場將 達 3-4 兆美元,較原來預期由通用伺服器轉型加速運算的1兆美元來得高。
輝達的邏輯是四大 CSP 的資本支出已經在兩年內翻倍,預期將未來五年內將再次翻倍至每年 6,000 億美元,加計主權 AI、中小 CSP/新創以及 美國以外等需求,將把基建需求推升至三兆美元以上。不過,台廠供應鏈已經示警,明年因基期過高,上半年AI供應鏈將出現小泡沫化。
從產能層面來看AI供應鏈,富邦投顧調查台積電CoWoS產能指出,今年底約可達7萬片,明年可達10~10.5萬片。以明後年成長率來看,分別可年增60%、32%。今年第四季至明年上半年台積電CoWoS產能將不會全部滿載,主要是輝達訂單上下游配置的調整,因此預期明年上半年台積電CoWoS產能利用率或在90%左右。
凱基投顧分析,雖然輝達和四大 CSP 的展望,對於 AI 需求可能泡沫化的疑慮持續注入強心針。但投資人可能低估了 AI 長期 潛在需求,但是短期內高估了 AI 相關供應鏈營收表現。
對於台股的影響,凱基投顧指出,AI 支撐台股中長期多頭結構未變,不過短期市場已顯示過熱跡象。以產業面來看,除了晶圓代工與伺服 器組裝廠之外,次產業如散熱模組、電源供應器、銅箔基板、網通 PCB 等族 群的本益比均已攀升至過去五年來的歷史高位。
凱基投顧坦言這種評價水準的推升,雖然部分來自結構性需求支撐,但更大一部分反映出 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情緒。市場資金不僅追捧 AI 相關標的,也帶 動部分與 AI 關聯性不高的族群出現「補漲」甚至「高估」的情況。
從整體台股的基本面來看,AI 族群確實不斷獲得市場上修的獲利預測,但非 AI 族群的盈餘卻持續走弱,導致大盤整體獲利仍面臨下修壓力。也就是說, 推升台股本波高達 7,245 點(漲幅 42%) 的關鍵,除了 AI 的強勁需求之 外,更多是來自本益比的修復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