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糖廠蔗渣。台糖提供
台糖公司明年將歡慶80歲生日,儘管隨著時代演變,製糖早已非台糖主力業務,卻無法抹煞其曾經對台灣經濟起飛所帶來的貢獻。早在日治時代就展開的製糖經濟,在台灣已有上百年歷史;但外人卻甚少知道,原來百年糖業一直以來都不用向台電購電,光憑著蔗渣發電就能滿足砂糖生產所需電力,餘電點亮燈泡照亮糖廠每個角落,可謂是台灣循環經濟屆的祖師爺。
台糖副總曾見占表示,台糖目前仍從事本土製糖虎尾糖廠、善化糖廠,利用蔗渣發電,2024年發電量就達993萬度。其中,虎尾糖廠去年6月通過綠電憑證申請,預計今年將產出5千至6千張綠電憑證;善化糖廠也循此模式,預計2026年能產生3千至4千張綠電憑證。
曾見占表示,台糖公司擁有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循環經濟模式;早年傳承下來的製糖技術,就是將收穫而來的甘蔗壓榨成汁,蔗渣則投入燃燒產生熱能,水蒸氣投入汽電共生發電,因而百餘年來,糖廠基本上都不用向台電購電,可以自給自足。
虎尾糖廠鍋爐,靠燃燒蔗渣發電,本土製糖仍維持電力自給自足。台糖提供
糖廠未向台電購電,當然也就沒有建置饋線,沒將多餘電力回售給台電;製糖所餘電力,就做照明使用;早年糖廠還有員工澡堂,就是靠餘電燒熱水供員工沐浴使用,也是早年糖廠另類的員工福利。
全盛時期,台灣曾有11萬頃的蔗田,及25萬戶蔗農,嘉南平原上家家戶戶靠種糖、製糖為生;但隨著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與產業轉型,如今台糖甘蔗種植面積已萎縮到7,500公頃,未及當年的1/10,只剩下雲林虎尾、台南善化2座糖廠在產製本土二砂糖,才能使用蔗渣發電;至於進口甘蔗原料糖在高雄小港廠精煉,已改為天然氣發電。
蔗渣除了發電,還可以做成養豬飼料、回填農地的肥料,滋養土地。百年糖業,早已悄悄展開台灣最早的循環經濟模式。
當循環經濟概念,成為刻進台糖公司的DNA,加上國營事業兼顧政策的使命,台糖的循環經濟模式,也從傳統的製糖、蔗渣,演進到所有事業體,致力於全產品項的「變廢為寶」工程。
台糖東海豐豬場沼氣中心。台糖提供
曾見占表示,台糖近年也投入豬場改建,以投入沼氣發電的行列。台糖高層說明,早期傳統豬場是用大量清水沖洗豬隻排泄的糞便,雖然保持豬場清潔,但水跟豬排泄物混合排入溝渠後,因豬糞含水量太高,就無法二次運用。
新式豬場完工後,豬排泄後改用刮除式清潔,乾式處理後就可集中到沼氣中心,待發酵完之後,做為沼氣發電之用,剩下糞便則變成肥料,再回填到農地進行灌溉使用,也是循環經濟的體現。相較於過去傳統豬舍,不但省水,還可以做為循環經濟使用。
曾見占指出,台糖2024年豬場沼氣發電約為70萬度,已全數售予台電公司,待未來13座豬場改建皆完成,估計每年沼氣發電可達788萬度。
台糖虎尾豬場沼渣沼液循環再利用。台糖提供
另外,台糖公司也收購牡蠣殼,壓榨成粉後,牡蠣殼粉可用於工業用途,包括做為飼料、肥料、塗料;更進一階甚至可做成化妝保養品。
曾見占說,台糖生技材料廠2020竣工,是全台首座新式生產型「牡蠣殼再利用加工廠」,截至2024年底回收處理廢棄牡蠣殼製成牡蠣殼粉達8,118公噸。可用於製成抗菌塑膠、3D列印建材、洗劑,鹼性牡蠣殼粉也可以改善土壤酸化,實現變廢為寶。
日前,台糖公司已與經濟部法人塑膠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現有可應用於美容保養品的蘭花萃取液、製成洗髮精的豬膽萃取液,及可衍生作為除臭清潔品的蔗渣纖維粉等循環經濟成果下,進一步強化農業與工業的跨域連結,開創產業轉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