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推升記憶體產品需求,相關概念股股價近日飆升。太報繪製
今年下半年開始,台灣記憶體市場快速升溫,AI帶動的伺服器需求,讓DDR5價格大幅上揚。外資報告並指出,由AI引發的主流記憶體供需失衡,需求擴散到舊世代Flash快閃記憶體,而網通需求亦可望延長DDR4的生命週期,該外資上調多家台廠目標價。國內業者包括南亞科、華邦電、旺宏、力積電、群聯、愛普*股價近日狂飆,這一波產業榮景將持續到何時?
記憶體市場成長來自AI驅動根據Gartner研調數據顯示,全球記憶體市場成長主要來自AI相關應用驅動,其中成長最高的產品為AI加速卡,自2024年起五年複合成長率達到43.5%。其次為伺服器,CAGR為17.6%。
另依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數據顯示,2025年台灣記憶體產值預估將達2039億元台幣,年增16.1%;並預估明年記憶體產值將達到2116億元規模,年增3.8%。
台灣記憶體產業2017年~2026年產值成長趨勢。工研院提供
來自TrendForce調查則顯示,受惠於全球CSP大型雲端供應商擴充資料中心規模,今年第四季伺服器DRAM漲勢轉強,並帶動整體DRAM價格上揚。該研調預期DDR5價格於2026全年都將呈上漲態勢,尤以上半年較顯著。隨著DDR5價格持續走揚,與HBM3e間的價差縮小,2026年第一季起,DDR5的獲利表現將優於HBM3e。
盧超群:台廠要有短期衝刺和長遠規劃這一波記憶體產業榮景能夠維持多久?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日前受訪表示,台灣記憶體產業在設計創新與製造成本具有優勢,近期市場需求強勁、價格翻升,
這波熱潮還會持續半年,而需求則至少延續一年半,意謂「明年一整年都非常樂觀」。
他認為,AI應用驅動邏輯晶片和DRAM記憶體的需求,業者面對未來挑戰,要有短期衝刺和長遠規劃,一起把DRAM產業擴大化、創新化,與晶圓代工業者共同拓展AI與HPC市場,確保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持續保有領先地位。
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日前受訪時提到,世界先進如果今天還在做DRAM,那台灣現在就不得了了。戴嘉芬攝
工研院:韓、美、台業者各擅勝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指出,AI晶片在訓練及高速存取的需求影響製程面的發展,記憶體主要朝向3D化結構進行研發。無論是3D化DRAM技術所發展出來的HBM技術,或是可對應裝置高速存取的SSD所衍生的3D NAND Flash技術,都是2026年後與AI晶片發展攸關的重點。其中韓、美、台的記憶體業者各擅勝場,分別針對資料中心的高速運算以及邊緣AI所需的記憶體技術持續貢獻所長。
她直言,今年全球記憶體廠商資本投資幾乎都跟AI有關,業者依據資本額與研發能力,分別鎖定資料中心與邊緣AI用記憶體。
例如三星記憶體事業部將加速轉向先進製程,以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如DDR5/LPDDR5x、V8 NAND等。SK海力士則將未來資本支出主要用於HBM擴產和韓國晶圓廠基礎設施。美光的投資也是聚焦在HBM投資、新晶圓廠建設以及先進製程技術。
Kioxia(鎧俠)日本北上市工廠Fab2甫於今年投產,生產第八代3D Flash記憶體,以滿足AI需求。而中國長鑫存儲、長江存儲則分別在DDR5/HBM、3D NAND技術持續發展。
國內南亞科則聚焦製程升級,從DDR4轉至DDR5。華邦電則是在今年投入53億元用於高雄廠區設備和研發。
劉美君直言,全球記憶體前三大如SK海力士、三星、美光都已逐步退出DDR4和低容量MLC NAND Flash市場,轉單效應延伸至台廠如南亞科。而DDR4、DDR5則是庫存轉強,台廠恰好位於DDR4到DDR5之間的轉換期,這是台灣DRAM廠回溫的主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劉美君認為,這一波產業榮景可以至少維持到明年。戴嘉芬攝
進一步觀察國內三大產品市場。她點出,首先在DRAM部分,原本庫存問題已逐漸去化,在AI資料中心、手機規格升級等因素帶動下,高容量與低功耗DRAM需求持續上揚。
在NAND Flash部分,台廠目前積極搶攻韓系大廠可能退出市場所釋出的MLC NAND Flash訂單,業者聚焦消費性電子與工業應用,後續亦可延伸至汽車市場,持續帶動需求。另在NOR Flash部分,台廠具備晶片尺寸較小的技術優勢,可望拓展穿戴型裝置及物聯網市場。
分析師:台廠可瞄準邊緣AI市場劉美君強調,台灣業者可能比較沒有辦法在資料中心領域,與國際一線大廠競爭,但現在
邊緣AI起步,剛好可成為台廠切入的利基。
她建議,業者可避開伺服器HBM的紅海競爭,並瞄準邊緣AI需求,朝低功耗、高頻寬、客製化的路線發展,提供客戶特殊規格的AI晶片以及客製化記憶體整合設計服務。
劉美君舉例,像是南亞科與鈺創在今年下半年宣布合資成立「智憶科技」,這是一家半導體設計公司,主攻AI記憶體設計服務,將開發客製化超高頻寬記憶體,瞄準AI PC、手機、機器人與汽車等終端應用。南亞科也自主研發10奈米製程第二代16Gb DDR5產品,現已完成設計與試產。
華邦電子則推出CUBE(Customized Ultra-Bandwidth Elements;客製化超高頻寬記憶體元件)架構,協助邊緣AI裝置提升記憶體性能,可支援生成式AI混合邊緣與雲端應用,提供前段3D結構增強。華邦電還有客製化AI記憶體解決泛,對應邊緣AI需求,轉移到16奈米DRAM製程。
旺宏NOR Flash產品線則為MCU平台提供高性能記憶體,支援先進AI應用與3D圖形介面。該公司並與國研院半導體中心合作,成功開發出新型高密度、高頻寬3D DRAM,係採用兩顆IGZO電晶體串聯設計,無電容架構可大幅縮小記憶體尺寸,使3D堆疊更為緊密,且消除電容導致的讀寫速度瓶頸與高功耗問題。
劉美君認為,IC製造業一直是扮演台灣半導體產業最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中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在全球7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技術與產能佈局上,始終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而台灣記憶體廠商則持續轉型,以利基型產品切入客戶需求,強化產品的差異性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