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電網「地下化」是強化韌性唯一解? 台電曾文生:「好藥方」也要看治哪個症狀

    2025-11-05 15:24 / 作者 吳馥馨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說,電網「地下化」是好藥方,但要看治哪個症狀。吳馥馨攝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5)日表示,近來各界將電網「地下化」視為電網韌性的單一解方,但就好像你若「火氣大,只吃黃蓮也不會治好」,電網「地下化」是好藥方,但關鍵也要看治什麼症狀;就防災觀點,若是迎風面電桿易傾倒就是好藥方,但有些地方易淹水,電網「地下化」後問題反而更嚴重。

    曾文生今天出席「因應氣候變遷下架空與地下電網韌性之推動與挑戰」研討會,他在會前致詞時有感而發,台灣能源政策討論缺乏系統性,容易只討單一、局部面向,卻沒掌握整體系統的情況。

    曾文生以近來熱烈討論的電網「地下化」為例,甚至「地下化」已演變成政績表現的一部分,甚至在計算各地不同行政區被分配到的「地下化」預算多寡,這讓台電非常、非常困惑。

    「你如果真的火氣大,天天吃黃蓮是不治好的。」曾文生說,你必須整體來看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單一解方不會解決電網韌性問題;又尤其「韌性」這個字眼,過去是在強調「可靠度」,希望設備永遠不會壞,事實上沒人可以掛保證設備20年都不會壞,因為會有外力影響。

    因而,現在覺得追求「韌性」較合理;也就是事故發生後,在多短時間內就可以復原。若依此為指標,「地下化」因其修復時間較長,就可能是負面的。曾文生強調,「地下化」不是不對,它是一個好的藥方,但是它要治哪一個症狀。

    曾文生表示,「地下化」治療的症狀是,容易受風侵害,以致電纜倒斷的地點;純粹就防災角度看,有些地方容易淹水,卻把電纜地下化,問題就大了;尤其,容易淹水之處不是只有水而已,淹水容伴隨發生土石流,土石只要一進到管溝內,清都清不完。

    他並以花蓮馬太鞍溪溢流為例,土石流來以後,剩下屹力仍在那邊送電的是台電的電桿。而地下化設備被土石淹掉了,清了2個禮拜才看到這些受損害的設備。事實上,花蓮許災區,台電是直接拿架空線纜支援,才直接把電送進去。

    曾文生也分享Power couple「電力匹配」的概念,也就是各種發電設備,包括再生能源、燃氣機組、儲能設施能夠形成一個Hub,共同去使用輸電網路;讓電力系統更有效率,穩定度提高,韌性提高。

    曾文生說,台灣的電網韌性需要知識做基礎,也需要更多民眾對於這個領域的認知來做基礎,才能夠加速有效率的推動。

    最近大家最流一件一句話叫做「算力及國力」,但事實上,沒有電力就不會有算力,所以如果這個等號可以成立,是「電力即國力」。

    曾文生說,如果電力即國力,也期待台灣的電力建設不再被當成鄰避設施。台電會改善電力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希望民眾調整觀念,不要再單純、一昩只把電力當做是鄰避設施。過去農業時代大家講「有土斯有財」,他覺得在一個強調算力的年代,有電才有可能創造生產力。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