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CURE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嘉信認為,台灣具備推動PQC全球化解決方案的絕對優勢。業者提供
量子運算技術日趨邁向成熟,現有密碼系統正面臨挑戰。隨著「Y2Q」(Year-to-Quantum)國安風險時刻的逼近,「後量子密碼(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躍升為全球資通安全與數位主權保障的全新戰略高地。匯智安全科技(WiSECURE)日前宣布已完成自主研發WAP晶片,同時支援傳統與後量子密碼算法、可客製為專屬ASIC密碼晶片。
匯智安全科技(WiSECURE)近日於「《2025數位主權新格局》雲端技術與後量子密碼的全球對話」國際研討會中,正式發表自主研發的 WiSECURE Application Processor(WAP) 後量子密碼安全晶片,象徵台灣在該領域重要突破。
WiSECURE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嘉信在研討會中指出,「PQC遷移不僅是資安技術升級,更是台灣產業邁向全球舞臺的戰略契機。台灣擁有完整且成熟的晶片設計與製造供應鏈,具備推動PQC全球化解決方案的絕對優勢。」
《2025數位主權新格局》國際研討會由數位發展部指導、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匯聚台、美、日三地頂尖資安專家,共同探討後量子時代的安全佈局,會中並透過產官學交流促進國際合作。資策會副執行長蕭博仁表示,資策會將持續整合產業與國際資源,協助臺灣產業接軌台美日數位安全產業的技術與政策,掌握新興趨勢與市場機會。
鄭嘉信指出,WAP晶片凝聚WiSECURE多年於加密效率優化、硬體安全防護與系統可靠性實作的研發成果。其最大特色為同時支援傳統RSA/ECC與後量子密碼演算法,並具備Hybrid混合簽章模式的運作能力,以滿足多元簽章需求。晶片架構亦可依據客戶應用場景,客製為專屬ASIC密碼晶片,大幅降低自行開發安全晶片的成本與風險。
WAP晶片凝聚WiSECURE多年於加密效率優化、硬體安全防護與系統可靠性實作的研發成果。業者提供
鄭嘉信說,設計WAP晶片時,特別強調其與現有公鑰密碼系統的高度相容性,協助客戶即時導入,同時保留未來升級PQC的擴充彈性。他指出這是一款真正PQC-Ready的劃時代安全晶片,無需更換硬體平台,即可因應未來密碼技術演進。
台灣PQC技術實際落地成亞太資安戰略重要里程碑日本前防衛省裝備廳長官渡邊秀明亦在《2025數位主權新格局》國際研討會中指出,相較於量子加密密鑰分發(QKD),PQC更具即時部署與應用價值。日本目前正積極推動風險管理框架(RMF)制度,在此架構下,台灣的晶片技術與密碼研發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將積極評估與台灣展開具有戰略深度的資安技術合作。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美國國安局(NSA)發布的CNSA 2.0標準明定,須於2027年前全面支援PQC,範圍涵蓋作業系統、網路設備等關鍵系統,全球PQC部署已正式進入倒數階段。
鄭嘉信呼籲,政府與企業應儘早盤點現行資訊系統,採取分階段導入的遷移策略,以確保資安升級與營運穩定並行,掌握數位轉型與資安自主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