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台灣漢光演習第一天,士兵在桃園一個廢棄遊樂園準備演練。路透社
「華盛頓郵報」今天(8/3)報導,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近期表示,設備及教官不足,使後備軍人訓練專業化的相關作為進度緩慢。報導也說,今年服兵役的人數不足,未能接受操作無人機、刺針飛彈等新式訓練。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以描述台海戰爭的戲劇「零日攻擊」(Zero Day)開場,提到劇中一名網紅告訴粉絲,台灣人不該戰鬥,反正也打不贏。「希望我們上戰場的人,真的不在乎我們的痛苦」。
報導稱,這情節可能是虛構的,但「零日攻擊」對台灣人備戰情況的悲觀評估,卻觸及了台灣總統賴清德所面臨的一個非常真實的問題。
隨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宣稱兩岸「統一」是必然,北京的威脅不斷加劇。台灣政府一直試圖透過延長義務役及改善後備軍人訓練來提高防禦能力,這是整體國防戰略轉變的一環,目的是讓習近平在冒險動武時三思。
然而,年輕的台灣人並沒有積極響應,顧立雄最近坦言,由於設備和教官不足,使後備軍人訓練專業化的相關作為進度緩慢。他6月於立法院表示:「我必須誠實地講,就是說我們要快速地來加強,現在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
台灣希望成立專業的後備力量,以支援15.5萬現役軍人。所有2005年或之後出生的台灣男性都須當兵一年。
但官員們坦承,教導後備軍人及役男在戰時補給前線部隊的計畫進度落後。今年只有6%的義務役男,也就是6936人服一年制兵役。多數學生會選擇完成大學學業後才當兵,代表2005年出生的役男,要到2027年才能接受全面訓練。
此外,根據國防部官員的說法,一批經過挑選的一年制義務兵本來應該學習操作無人機、刺針飛彈及紅隼反裝甲火箭等,由於今年人數不足,無法訓練。
台灣在加強訓練方面進展緩慢,令美國及台灣的軍事專家感到憂心,他們敦促台灣政府加快行動,以嚇阻習近平並止戰。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說,台灣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是,習近平及美國懷疑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要做到這一點,台灣要有政治意願及遠見,派遣一些最優秀的軍官來招募及訓練。「我真的希望台灣能做出這些犧牲」。
雖然美國總統拜登多次表示他會派遣美軍保衛台灣,但川普並未作出類似承諾。川普上個月受訪時表示,台灣「距離我們有9500英里」,應向美國支付防衛費用。
軍事專家梅復興說,台灣必須為川普在11月勝選的可能性及隨之而來的檢視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川普)再次當選,他一定會要求台灣大幅增加自己的國防支出,更積極地備戰」。
分析人士說,改善訓練是台灣展示其重視軍事備戰的一個重要方式。但根據後備軍人及相關官方聲明,新的計畫仍面臨資金、教官和設備的短缺,導致參與者經常抱怨訓練品質。
前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現已擴編為全動署)主任、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韓岡明表示,讓200萬後備軍人做好「立即備戰」的準備,作為第二道防線「對於保衛台灣非常重要」。
「由於後備部隊不是主力作戰單位,所以每次分配預算時,我們總是排在最後」。
自今年5月上任以來,賴清德承諾將推進前總統蔡英文的改革以提高備戰能力,並要軍隊「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但新政府除了取消儀式性刺槍突刺及踢正步外,尚未宣布訓練方面的重大變革。
賴清德也面臨親北京、控制立法院的國民黨強烈抵制。中國則試圖削弱賴清德的影響力,聲稱他想讓老百姓變「炮灰」。
台灣的軍事戰略長期以來聚焦在解放軍穿越台海前阻止中國,但越來越多的台灣及美國國防分析人士認為,台灣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也就是在台灣打一場持久戰。
台灣民眾對衝突日益憂心,這也讓他們捫心自問,「零日攻擊」如果成真,會做什麼,以及他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讓中國的入侵威脅影響日常生活。
調查顯示,大多數台灣人支持延長義務役的決定,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為訓練是妥善利用時間或公共資金。
30歲的保險業務員謝宇翔(音譯)7月初參加了14天教召。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及家庭。我不在的時候,我太太就要一個人工作及顧小孩」。
即便如此,他仍挺政府強化後備軍人訓練的計畫。他說:「隨著威脅加劇,我們難免要採取措施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