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機。經濟部提供。
據南韓媒體今天(2/12)報導,台灣風力發電大幅領先南韓,離岸風電總發電量排名世界第七,台積電也宣示,要在2040年實現RE100(使用百分百再生能源),與台灣各方面條件相似的南韓,卻進度落後,南韓記者為此來台進行深入調查。
據《韓民族日報》報導,台灣於2009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並於2012年公布「千架海陸風力發電機」計畫,大約在同一時期,南韓也公布了西南海域風力發電的路線圖,還宣示在2020年要成為世界前三大海上風力發電國。不過,目前台灣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達3.04百萬瓩(GW),南韓卻僅有0.23百萬瓩(GW)。
上個月9日,南韓「海洋生態共存離岸風電計畫協會」共計15人,以及南韓記者一同前來台灣苗栗縣海岸邊,調查我國離岸風電現況。台灣的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資深研究員吳斐竣向一行人講解:「台灣常有颱風襲來,當風速超過一定程度,發電機會停止運作,可以防止發電機的葉片斷裂或受損」、「台灣只花不到10年時間,就追上海上風電強國丹麥30年才達到的發電量。」
位於苗栗的陸上風機。吳尚軒攝。
報導指出,在離岸風電領域,南韓仍在初期階段停滯不前,台灣的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高,發電成本也在下降,正朝向歐洲等國的成熟階段邁進。另外,台積電於2020年宣布,向丹麥離岸風電業者「沃旭能源」購買920兆瓦(MW)再生能源電力,並簽訂20年的購電合約,又於2023年宣布,將於2040年實現RE100(使用百分百再生能源)。
報導說,在南韓常常聽到的說法是「沒有核電就沒有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產業」,但台灣卻在過去10年堅定擴大再生能源。台灣經濟部能源署再生與前瞻能源發展組組長陳崇憲表示,「雖然各部會立場有時不同,但會由我們這個最了解離岸風電的部門提出解決方案」、「如果方案沒有被其他部會接受,我們會在經濟部層面進行協調,再不行的話,就到行政院的層級進行協調。」
報導分析,台灣政府透過規劃選址,縮短建設時程,在南韓離岸風電的建設平均耗時8年,但台灣的海洋風電(Formosa I)僅花4年就完工;另外,中國與台灣之間的台灣海峽,具有風速優勢,是發展離岸風電最佳地點之一。
離岸風電施工船。經濟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