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專欄:即使無關稅也已遭圍困 台灣需鞏固國防安全

    2025-04-16 06:58 / 作者 中央社
    圖為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示意圖。路透社
    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撰文表示,外界認為川普貿易戰因施壓北京而造成中國侵台風險攀升的看法不無道理。但台灣並非因川普關稅變得更脆弱,而是在許多層面早已遭到中國圍困。

    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指出,台北一向是地緣政治的衝突熱點,如今若不緊急應對這些威脅,恐失去得來不易的自治權。

    這意味著必須加強軍事實力,不再延宕國防預算,並讓全民為中國侵台行動可能持續好一段時間做好準備。台灣已在飛彈防禦系統與不對稱作戰武器上投入資源,並延長義務役役期,但這些威懾措施的進展不一。

    瓦斯瓦尼寫道,若干分析師試圖推測,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是否因造成華府注意力分散,進而加速中國統一台灣時間表。北京確實持續加強軍事活動,並派遣愈來愈多戰機與海警船艦圍台。

    軍事專家稱這是「蟒蛇戰略」,意圖在不正式宣戰的情況下,以軍事、經濟、外交與心理手段全面壓迫台灣,最終逼迫台灣接受統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海上作戰力量,並持續快速現代化。中國近期的新型駁船影片顯示,北京可能已具備將數萬兵力與重型裝備運送到台灣海岸的能力。

    不過,多數軍事專家仍認為,最有可能的情境是中國對台實施隔離或封鎖,而非全面兩棲登陸突襲,據信這仍超出解放軍現階段能力。台灣的情報顯示,2027年可能是中共犯台的目標時間。

    軍事施壓日益增強的同時,中國也試圖從內部削弱台灣。台灣去年間諜起訴案攀升,尤其是有軍方人員涉入的案子。

    北京也利用人工智慧(AI)發動惡意假訊息(disinformation)戰,意圖分裂台灣社會;鎖定海底通訊電纜,切斷數位基礎設施,讓台灣成為孤島。

    這些行動符合古代孫子兵法所闡述,並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崇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川普的對等關稅生效前,中國復旦大學學者信強最近在紐約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Podcast節目中談到,中國可能會利用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作為戰略優勢。

    信強說,北京當局視川普是交易取向的領導人,這讓他很危險,但也可能很有用。此外,台灣本身的政治局勢或許也會讓中國占上風。

    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的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政治僵局,導致重大國防法案延宕。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加上美國缺乏安全承諾,讓台灣民眾相信投向北京的懷抱,比依賴華府來得更安全,這恐對習近平有利。

    美國給貿易夥伴90天對等關稅寬限期是個談判機會。總統賴清德希望對川普提出的交易不僅能爭取更佳貿易條件,更能獲得安全保障。

    不過瓦斯瓦尼也寫道,光靠這一點並不夠。賴總統必須運用政治手腕,推動反對黨達成共識,不能讓內鬥阻撓安全計畫。在缺乏美國主導的穩定嚇阻中國策略下,台北必須優先強化自立能力,並讓國防預算儘速過關。

    瓦斯瓦尼還提到,芬蘭與瑞典等國多年來因應俄羅斯威脅所做的準備是值得學習的範例。台灣已著手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包括全民訓練與民防措施,有助於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攻擊。

    文中建議,台北應該有組織地對抗北京的AI惡意假訊息戰,並教育民眾。目前已有相關行動在進行,但提升媒體識讀能力與公眾意識計畫,可讓大眾清楚意識到威脅的嚴重程度。

    瓦斯瓦尼在文末指出,川普交易取向的外交方式,可能會讓台灣陷入孤立,北京當局則會見縫插針。單靠美國政府的決策來保護自己,無異是賭上台灣的未來。台灣或許遭到圍困,但在鞏固自身安全方面,它並非沒有選擇。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