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示意圖。美聯社
為因應歐盟禁限採購中國醫療器材,北京當局週日(6日)宣布報復措施,對採購金額超過1.81億台幣的醫療器材進口案,形同禁止採購歐盟器材。
中國財政部在週日
下午發出的聲明說,中國政府採購案中,金額超過4500萬人民幣(約1.81億台幣)以上的醫療器材,「履行法定程序後,應當排除歐盟企業(不包括在華歐資企業)參與」。此舉等於禁止了對歐盟廠商採購醫材,只有非得從歐盟廠商才買得到的醫材才能特准進口。週日即日開始實施。
而中國商務部也在同一時間以「答記者問」形式發出新聞稿說:「歐盟委員會(執委會)於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採購,持續在公共採購領域對中國企業設置壁壘。中方多次通過雙邊對話表示,願與歐方通過對話磋商和雙邊政府採購安排等方式妥處分歧。令人遺憾的是,歐方不顧中國釋放的善意和誠意, 仍一意孤行,採取限制措施,構築新的保護主義壁壘。因此,中方不得不採取對等限制措施。」
歐盟執委會是在6月底宣布,由於中國沒有讓歐洲廠商享有對等的開放市場,歐盟每年總計約600億歐元(約2.05兆台幣)的醫療器材公共採購案,禁止中國廠商參與。這是歐盟2022年訂立《國際採購工具規章》(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後,首次對中國政府採購案貿易不公問題採取行動。
此外,中國財政部週日宣布的措施,也對歐盟以外的其他國家醫療器材進口採取限制。採購預算逾4500億人民幣的標案中,非歐盟企業參與的採購比例不得超過總金額的50%。
稍早,北京當局也已在4日
宣布對歐盟的白蘭地課徵最高34.9%的關稅,主要瞄準的是法國干邑。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Eric Lombard)在5日的論壇中指出,歐盟需擴大實施管制對中國商品的進口範圍,保護歐洲產業不受傾銷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