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右)、貿易代表葛里爾(右2)抵達瑞典總理府舉行會談,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在門口迎接。路透社
美中經貿官員週一(7/28)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首日會談逾5小時,雙方離開會場時未公開發言,預計週二繼續。據報導,雙方都希望將目前的暫時停火狀態再延長三個月。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美方談判團隊週一下午抵達瑞典總理府,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中方官員展開會談。
美國總統川普已將美中談判期限設在8月12日,雙方盼達成更持久的關稅協議。美中已於5月與6月達成初步共識,暫停相互加徵關稅,中方也暫時恢復出口稀土。
路透社報導,雙方代表於當地時間晚間8時(台灣時間週二凌晨2時)離開會場。
川普在蘇格蘭與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舉行聯合記者會時也提及此事,他說:「我很希望看到中國開放他們的市場。」
若雙方未達成協議,全球供應鏈恐再遭衝擊,因為美方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可能恢復至100%以上,形同對中國貨實施雙邊貿易禁運。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已表示,他認為斯德哥爾摩的會談不會有「重大突破」,但將持續監督協議執行情況,「確認關鍵礦物如期流通,並為未來的貿易平衡與深化奠定基礎」。
分析人士預測,美中極可能再延長5月中旬達成的90天關稅與出口管制暫停協議,為可能在10月底或11月初登場的川習會鋪路。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報導,美方已暫緩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以免干擾談判進程,並促成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本週將提出三項法案,針對中國對少數民族、異議人士與台灣的打壓,並強調人權與國安議題,突顯對中強硬是美國國會少有的跨黨派共識,但也可能是美中談判更加複雜。
彭博新聞、路透社先前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原訂8月出訪中南美,期間過境美國,但相關計畫已決定延後。這類訪問將觸怒北京,可能影響美中貿易會談。